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3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47篇
经济学   59篇
综合类   50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7篇
农业经济   519篇
经济概况   5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作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意义尤为重大。在此背景下,文章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SWOT分析中,建立AHP-SWOT模型,并以沈阳市为例,分别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4个方面分析了沈阳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发展现状,通过权重计算,比较各方面优先次序,从而进行未来的战略模式选择,因地制宜地为未来沈阳市未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发展决策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表明:沈阳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发展现状中,4个方面的优先权重排序为威胁(T)劣势(W)机会(O)优势(S)。故沈阳市未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战略决策应以W-T模式,即克服劣势、应对威胁模式为主,归纳为3个方面,具体包括:政府组织多部门联动,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完善管理办法,针对重要环节出台专门规程;三管齐下,制定优奖劣罚的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42.
陕西省农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陕西省农地经营权流转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明显提高;但仍存在土地产权不明晰、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不成熟、农地经营权流转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严重限制农地经营权流转的速度与范围。文章采取实地查勘、问卷调查、走访农户、搜集数据及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陕西省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问题、成因进行实地调研,并提出加强陕西省农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的合理化建议:(1)通过土地确权、规范农地经营权流转流程,提高农地经营权流转效率;(2)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电商平台、保险、智库、创客空间,提高农业收益。  相似文献   
143.
基于AHP的耕地保护公共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执行耕地保护政策过程中出现了"自上而下"、"激励主体"两种不同的保护模式,不同模式政策执行效果有显著差异。耕地保护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偏差,中央政府保护耕地的政策目标不能得到有效实现,耕地保护的主体——农户的基本利益也不能满足,耕地质量的隐形下降与保护效果的明显欠佳。这些现象都表明需要客观评价不同模式的耕地保护政策。河北是农业大省,唐山市是其经济发达、耕地保护任务艰巨的典型地区。根据唐山市典型农村356家农户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和资料,选取评价指标和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自上而下"、"激励主体"两种不同模式的耕地保护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激励主体"的耕地保护模式在执行效果上显著优于"自上而下"的耕地保护模式。研究结论表明需要从"自上而下"的行政模式向以经济激励为核心"激励主体"的市场模式转变,这对优化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4.
近10多年来,国内外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研究蓬勃开展并取得了某些成果。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与误区,主要是碳流路径的短路和指标逻辑起点不一,导致研究结果的失真与扭曲。该文论述了全环式与半环式碳流路径的利弊,提出了改进3原则,对当前世界流行的5种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综合、筛选、补充与改进,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包括碳流路径、指标体系及相应参数的碳足迹方法论,并通过1950年以来的全国性农田系统碳流分析和现代高效农田的案例加以验证和剖析,与当前流行的一些主流观点相悖,运用改进的碳足迹法进行的案例研究发现:(1)与多年生林木相似,农田上连年种植的一年生作物同样具有净固碳作用;(2)1952~2012年期间,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效率仍保持在正平衡状态;(3)尽管农田化合物大量投入,但在农田生态系统内增加的固碳量仍超过耗碳量,化学合成物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合理应用也有减少温室气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5.
近10多年来,国内外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研究蓬勃开展并取得了某些成果。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与 误区,主要是碳流路径的短路和指标逻辑起点不一,导致研究结果的失真与扭曲。该文论述了全环式与半 环式碳流路径的利弊,提出了改进3原则,对当前世界流行的5种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综合、筛选、补充 与改进,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包括碳流路径、指标体系及相应参数的碳足迹方法论,并通过 1950年以来的全国性农田系统碳流分析和现代高效农田的案例加以验证和剖析,与当前流行的一些主流观 点相悖,运用改进的碳足迹法进行的案例研究发现:(1)与多年生林木相似,农田上连年种植的一年生作 物同样具有净固碳作用;(2)1952~2012年期间,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国农田生态系统碳 效率仍保持在正平衡状态;(3)尽管农田化合物大量投入,但在农田生态系统内增加的固碳量仍超过耗碳 量,化学合成物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合理应用也有减少温室气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土壤指标是耕地质量分等的依据,其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对土地整治分区,以及土地平整工程中的表土剥离、移土培肥和土壤改良等关键技术的实施都具有重要作用。方法 文章以渝西丘陵区的典型基本农田建设区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地统计学与Kriging插值法研究0~20cm、20~40cm和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SOM)的空间异质性,结合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土层SOM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基于LISA聚类图进行SOM分区,进而提出土地整治的应用建议。结果 (1)研究区3层SOM平均含量处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的4级,为中等水平。(2)20~40 cm土层SOM的最优模型为球面模型,其余两层均为高斯模型,3层SOM均属于中等变异,受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空间上呈不规则的斑状与块状分布。(3)3层SOM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及空间集聚特征,高—高(HH)集聚区分布在平坝与丘间谷地,主要为水田,这与水田更有利于SOC的贮存和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有关,其次为旱地;低—低(LL)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区,土地利用类型表现多样化,故丘陵区需重视土壤改良。(4)以表层SOM空间自相关分布特征为主,中、下层为辅,将研究区划分为高SOM集聚区、表层高SOM集聚区、低SOM集聚区和SOM随机分布区4个分区,根据不同分区间SOM含量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整治建议。结论 研究结果体现了SOM含量在剖面和水平空间上高值与低值的集聚特征,更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土地整治措施,可作为土地整治分区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7.
农地流转多重主体博弈分析—兼论农户权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农地流转是多重主体利益博弈的结果.在转入方、转出方、中介机构和政府的多方博弈中,农户处于弱势地位,其土地权益难以保障.应构建合理的农户权益保障机制,约束企业、政府不合理的利益扩张行为,使土地流转博弈框架回归“帕累托优化”均衡.  相似文献   
148.
基本农田的划定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将高质量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要求。作者结合编制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运用GIS技术和相关评价体系,通过对耕地图斑的"评分"、"排序",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的划定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依据得出的决策模型划定金溪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共1 586.59hm2,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已达到上级规划下达的指标,为促使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更加高效和深入的展开做好基础工作,也为西南丘陵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的划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文章阐释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逻辑,剖析实践困境,探明实现路径,以期为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逻辑主要包括要素整合、空间优化和价值增值三个方面;(2)当前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面临资金来源、动力差异、组织效率、实施阻碍、管护效能等五大困境;(3)为扎实推进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应积极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入,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因地制宜推进多目标协同建设、完善全过程组织协调机制、系统优化建后管护。结论 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涵更丰富、目标更多元、内容更广泛、实施更复杂,从基本逻辑、实践困境和实现路径进行全面解析,有利于系统理解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理论研究对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0.
[目的]在土地流转发展缓慢而农地确权工作已经完成之际,基于农地确权对土地转出的影响研究中产权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两派观点的分歧,同时引入交易成本和禀赋效应两个中介变量,深入研究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机理,将有助于推进农地确权成果应用以及农地流转制度的完善。[方法]文章使用CHARLS2018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一元并行多重中介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机理。[结果](1)确权促进了土地转出,使土地转出的概率提高了6.60%;(2)确权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交易成本,进而抑制了土地转出;(3)确权有利于增强禀赋效应,但禀赋效应反而促进了土地转出;(4)中介效应上交易成本和禀赋效应为部分中介作用,交易成本中介效应比例为-10.46%,禀赋效应中介效应比例为13.35%,从而禀赋效应的中介作用更强并能强化确权对土地转出的促进作用。[结论]农地确权工作有其正面的成效,但还需完善政策并建立配套制度以克服负面效应,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和交易平台,宣传普及农地确权和相关“三农”政策,提高农户认知,同时还需防范禀赋效应过强和流转租金过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