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8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3篇 |
工业经济 | 8篇 |
计划管理 | 47篇 |
经济学 | 59篇 |
综合类 | 50篇 |
旅游经济 | 1篇 |
贸易经济 | 27篇 |
农业经济 | 519篇 |
经济概况 | 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本文详细论述了金融市场的测量动态定价理论的构建方法和过程,并且就该理论与有效市场理论、APT模型、CAPM模型以及其他的一些相关的典型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由此得到一个重要论断:测量动态定价理论是包含标准数理金融理论的更具有一般性的理论,它必将带来金融资产定价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62.
目的 基于2005—2017年31个省域的平衡面板数据,评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能否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方法 文章以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为准实验,使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 (1)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2)该政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主要来源于对农业绿色技术效率的提升上。(3)该政策对低分位点、东部及西部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提升高分位点和中部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均会产生显著正影响。(4)该政策能够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和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影响。结论 在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政策促进粮食增产的同时,应当进一步强化其在节约农业用水、降低化肥农药施用量等方面的作用,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组合拳”,实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163.
文章重点论述了坡耕地养分流失的危害,以及降雨、坡度、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作措施等因素对坡耕地养分流失的影响,并对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和主要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归纳。 相似文献
164.
唐山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采用改良的脱钩理论对唐山市历年及未来耕地占用与非农GDP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指导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方法:改良脱钩理论的脱钩指标计算模型和增长经济理论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结果:(1)唐山市2000—2009年耕地占用与非农GDP呈现出不同的脱钩状态,原因也不尽相同;(2)唐山市未来经济发展中,脱钩指标分别为0.29和0.03,耕地占用压力仍然存在。研究结论:改良后的脱钩指标更加合理且与增长经济学理论相结合,不仅能够真实、准确反映唐山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且有利于认识双保工程,指导耕地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5.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使用制度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及其对水库移民安置区各利益主体的影响。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在现行承包关系与下轮承包关系衔接时,农地使用制度存在着在原承包地基础上单纯延长承包划和打乱再重新分配两种可能性,农地使用制度的不确定性造成安置区居民和移民之间在土地补偿和土地分配等方面存在诸多利益冲突。研究结论:完善农地使用制度方面的法律政策,明确下轮土地发包时采取保留承包地单纯延长承包期的方式,降低农地使用制度的不确定性,同时还应该明确安置区土地流转的性质和补偿标准,搭建安置区居民共享水利水电工程效益的平台,促进移民和安置区居民之间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6.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面临困境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面临主要困境有:权属调整阻力大;建设资金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农田基础设施维护机制的缺失;公众参与机制不够健全。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五点对策建议:(1)尽快制定各省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与规划设计技术规范;(2)积极探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产权调整机制或耕地流转机制;(3)创新土地整治机制,凝聚高标准农田建设合力;(4)完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公众参与机制;(5)创新农田基础设施维护机制。 相似文献
167.
168.
产权稳定性对农户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从产权稳定性的角度研究其对农户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全国8省地块层面的调查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产权稳定性对农户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行为有显著影响,产权稳定性越低,农户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行为的可能性越小。Logit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与没有使用凭证的地块相比,农户在有使用凭证的地块上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投资的概率将提高2.54个百分点;村级农地调整每增加1次,农户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投资的概率将下降1.70个百分点。这是因为,地块缺少使用凭证和农地的频繁调整提高了农地政策变化的不可预期性,导致农地产权在法律和事实上变得不稳定,进而抑制农户对农田进行基本建设投资。研究结论:为提高农户农田进行基本建设投资的积极性,应确保农地确权政策落实,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民产权主观认知,全面增强农地产权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9.
农地产权稳定性制度安排差异 ——基于能动的实用主义理论的新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基于能动的实用主义理论解释村庄实施农地产权稳定性制度安排的差异。研究方法:归纳与演绎。研究结果:村庄农地产权稳定性制度安排是村集体面对中央政府制定的农地产权稳定性制度安排选择是否实施的结果。具体的,村民根据土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非农就业水平、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环境因素形成各自农地产权稳定性制度安排实施意愿,村民不同的实施意愿在村民意愿的表达、村庄决策的民主性等村庄组织特性的作用下,形成村庄农地产权稳定性制度安排。研究结论:村庄农地产权稳定性制度安排是集体理性决策过程和政治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0.
通过梳理和归纳相关文献了解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发展历程。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主要内容: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区域集中,研究层次较低;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较为科学,但实施起来比较困难;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意愿研究对象单一,影响因素不够全面;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对农户影响结果存在差异性;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效应研究内容与尺度不够全面。未来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可以在4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差异化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结合各地实际合理制定补偿机制;丰富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意愿研究,注意影响补偿客体意愿因素的多样性;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学科交叉和创新;进一步在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效应分析中拓宽研究内容与尺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