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4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189篇
财政金融   311篇
工业经济   217篇
计划管理   1007篇
经济学   1570篇
综合类   1062篇
运输经济   43篇
旅游经济   116篇
贸易经济   767篇
农业经济   563篇
经济概况   108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589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527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01.
我国大城市区域空间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由于城市的空间区域不断扩大、城镇连绵迭加、资源要素的集聚、产业集群转型与重组及其交通信息网络化等等因素的汇合与相互依存,给我国许多大城市地区带来新的问题与新的现象。如何规划与建设这些大城市的区域空间是21世纪"城市时代"越来越突出的大问题。文章就我国大城市区域的空间规划与建设形势、有关理论与创新理念及其策略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有益的探索,期望相关的学术争论。  相似文献   
102.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综合现有的经济理论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建立储蓄增长、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同时采用Granger因果检测检验各地区三者间关系,并与模型结论比较。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三者关系与模型结论基本一致,即投资增长、经济增长及储蓄增长间存在良性循环;而中部地区投资效率低下、西部地区资本供给不足,致使中西部经济中的三者良性循环被迫中断或被低水平恶性循环取代,从而导致地区经济差距急剧扩大。  相似文献   
103.
复杂性科学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简单性、稳定性和线性的均衡范式,开创了一种建立在复杂性、动态性和非线性基础上的演化范式。区域创新网络由于具有非线性、动态性和不可逆性等特征,更适合纳入到复杂性科学的范式中来研究。根据区域创新网络的复杂性特征,归纳出其实质上是一种复杂性适应系统,进而运用复杂性科学对其进行了阐释,最后得出了基于高新区培育和发展区域创新网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4.
区域发展中地理势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勤业  吴绍洪  陆大道 《经济地理》2003,23(4):441-444,456
从区域发展的各个主要相关要素,初步探讨区域发展的地理势能。把地理区域作为一个系统,当一个区域相对于其它区域在地理位置、区际差异、区域结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所显示出发展的综合优势即是该区域在这一系统中的地理势能。这种地理势能的大小受自然环境基础的深刻影响,并可随着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转化。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对比优势的态势为地理位置势能。地理位置和区位在自然条件上的势能促使其获得政策上的势能,并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形成。地域间环境条件、生态功能、产业优势的潜在影响力为地理区际势能,如各种环境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合理匹配的所谓地理地带性规律,决定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区际的差异还体现在区域发展的历史过程上,历史悠久的区域往往具有较高的地理区际势能。区域自然环境结构对于区域发展优势的影响力为区域结构势能。环境质量势能是环境质量对于区域发展优势的态势。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大大减弱了区域环境质量势能。地理势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势能转化的动力来源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  相似文献   
10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内蒙经济发展区域协作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林  曹阳  赵英才 《经济地理》2006,26(2):199-202,206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组成的东北经济区,是我国最早形成并在结构上相对完整的大经济区,有着区域经济协作的天然条件和深厚基础。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规划和实施中,要以区域经济一体化思想为指导,站在地区分工与协作的高度,分析和研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区域协作的阻滞性因素、协作的主体领域以及推进三省一区区域经济协作的总体措施,以实现要素区域间优化配置,从而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使东北大经济区成为我国第四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6.
城市化的区域发展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效应理论分析入手,对吉林省城市化的区域发展效应现状进行剖析,总结了城市化区域发展效应发挥的障碍因素,最后提出了城市化区域发展效应增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7.
Public investment constitutes one of the main instruments of regional policies. The existence of a direct link between 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income per capita is usually accepted. Literature also describes a positive effect of public investment on private capital accumulation. This paper seeks to provide new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is latter relationship for the case of Spanish regions over the period 1965–1997 using panel data methodology. The results show a positive effect of productive and social public investment (especially in education) on private investment. The spillover effects generated by the productive infrastructures located in other regions do not seem to encourage the private investment in neighbouring regions. Public consumption and interest rate exert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private capital accumulation. These results are robust to changes in the econometric specification.  相似文献   
108.
欧盟是迄今为止运行最为成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元的出现以及成功运行标志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入货币一体化的更高层次。作者首先阐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及蒙代尔教授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并提出了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观点,然后探讨了在一个经济区域内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标准的问题,最后用 GG-LL模型分析了区域内各经济体与最优货币区的关系,从而最终建立了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质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09.
中美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晓敏  封晔 《经济经纬》2006,(3):69-71,85
由于建立环境会计制度的时间不同、环境会计发育程度不同以及各国相关法律规定的不同,各国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笔者通过对中美日三国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和内容进行比较,认为应从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者、会计人员的环保素质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我国的环境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110.
关于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得税“时间性差异”的概念和债务法的处理方法在国际上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发展,在当今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引入“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来进行该差异的处理是所得税会计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两种差异的深入研究及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我国采用的现实基础及发展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