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3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112篇
财政金融   367篇
工业经济   350篇
计划管理   1837篇
经济学   1064篇
综合类   1060篇
运输经济   91篇
旅游经济   302篇
贸易经济   1147篇
农业经济   560篇
经济概况   78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620篇
  2013年   754篇
  2012年   611篇
  2011年   723篇
  2010年   597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506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美国强大的农业实力得益于其长期以来对农业研发的支持。长期以来,美国已建立了多渠道的农业研发投入体系和多主体的农业研发执行体系。通过分析、探讨目前美国的农业研究状况,发现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研发投入长期停滞不前,竞争性研发资金比例过小,农业与其他领域的结合不够紧密等;但从发展方向看,美国农业研发投入有望增长,竞争性研发经费的比例也有望增加,这将进一步提升美国农业研究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32.
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生产所具有的经济、生态、文化、环境等多重功能。国外关于农业多功能性的理解不一,而国内主要是围绕农业多功能性的内涵与意义、价值表现、对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等方面进行论述。主要经历了起源、发展和应用三个演化阶段。在农业多功能性的理解和应用方面,主要形成了三个不同的集团:持反对意见的美国和部分凯恩斯集团成员;持认同态度的日韩欧盟等发达国家;既支持又有反时意见的以巴西、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未来农业多功能性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第一,加强对非贸易关注、联合生产等核心问题的研究,并加强相关实证分析;第二,从战略高度,关注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以农业多功能性为都市农业发展的切入点,引导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3.
参与式理念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许多农业发展项目,在农业研究项目中我们尝试应用以农民为主导的实地研究方法。在外来者的参与下,由农民讨论和制定研究计划,由农民实施和管理研究项目。实践证明,以农民为主导的实地研究,完全符合当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4.
杂交水稻科学研究属于农业基础研究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可靠保障。依据杂交水稻科研的特点,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指导下,建立了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框架,设计了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探讨和分析了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机构的建设。  相似文献   
35.
以沪、深两市A股2004年年报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2004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为基础,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了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上市年限长短、审计意见变更、事务所规模、事务所变更、是否ST、地域位置等因素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当前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的主要因素是反映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盈余管理情况的财务指标。审计意见变更对审计意见类型有较大影响,但研究并未发现事务所规模、变更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具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再次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中央在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全国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让不同地区的人民都能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第一前提是公平。而区域差距的扩大显然有违公平原则,在这个大背景下,缩小区域差距便成为中国当前时期一个亟待解决的艰巨任务。参考大量国内外研究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文献,按照逐步深入的顺序,从区域经济差距的研究方法到中国区域差距度量和变化趋势,再到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成因和对策,依次进行概括总结,并进行了相关评述,提出了一个缩小区域差距的新思路,作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37.
Bali, the home of Indonesia’s Hindu minority, is experiencing a rapid growth in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The resulting opportunities for small scale, locally owned businesses has greatly benefited women. Using in depth interviews and other supplemental evidence, this trend is examined in order to explore how women are influenced by the circumstances faced, as well as by their culture and heritage. Doing so provides an empirical evidence regarding how women can contribute to the hospitality industry in places such as Bali.  相似文献   
38.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instructors can engage their students in 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research (CBPR) projects that involve not only research on a topic but also include community stakeholders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ervice learning. CBPR is defined, examples of effective CBPR student projects are presented, the possibl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CBPR student projects are offered, and tips for conducting successful CBPR projects with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student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39.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它关注人类的积极品质,探索人类的美德,主张用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不仅契合社会发展背景,而且迎合民众追求幸福的心理,因此其在学术研究和普通民众中的影响力日渐增加。在澳大利亚旅游心理学家菲利普·皮尔斯等(Philip Pearce,et al.)的引荐下,旅游学,一门致力于提升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幸福指数的学科,也开始关注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文章首先阐述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注重条理化归纳,然后对积极心理学与旅游学的融合研究做重点述评,注重客观的应用性拓展研究介绍,最后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国内实情,认为积极心理学在旅游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提升空间,创新的核心是融合中国传统与当代文化,做有深度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章提出三个创新提升方向:关注旅游社区的居民福祉,聚焦旅游与游客个人发展、社会和谐的关系,关注日益庞大的老年旅游群体。  相似文献   
40.
传统农业时代乡村粮食安全水平估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卜风贤 《中国农史》2007,26(4):19-30
传统农业时代中国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长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饥荒风险,减缓了饥荒的发生。隋唐以前粮食生产能力处于持续上涨阶段,粮食生产能力完全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饥荒,而且还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宋元明时期粮食生产能力依然高于秦汉时期的水平。入清以后由于人口增殖过快,人口压力剧增,粮食供应空前紧张。清代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倒退到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水平上,饥荒的频繁发生已经呈现出不可避免的恶化趋势。因此提高粮食产量水平成为20世纪中国最为关键的问题,在耕地资源基本开发殆尽的情况下,唯有采取改进农业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最为可行。战争和自然灾害是导致粮食波动的根本性因素,局部地区因此而出现粮食短缺,饥荒的发生成为可能。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最易遭受饥荒危害的社会群体。中国传统社会农民生活水平长期处于贫困化的状态,直至20世纪中叶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