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4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财政金融   504篇
工业经济   294篇
计划管理   1868篇
经济学   1715篇
综合类   1736篇
运输经济   217篇
旅游经济   338篇
贸易经济   936篇
农业经济   2260篇
经济概况   1771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695篇
  2013年   775篇
  2012年   981篇
  2011年   1171篇
  2010年   953篇
  2009年   941篇
  2008年   943篇
  2007年   713篇
  2006年   676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存在先天性缺陷,取消农业税,一方面使这一体制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也为体制的重构提供了契机。河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重构,核心是重新划分各级政府在不同种类公共产品供给上的职责,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财力保证制度、激励与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92.
[目的]在系统阐述我国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的新思路,以期为新形势下的农村土地流转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对我国目前土地流转的模式、面积、速度等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目前的发展趋势,寻求新形势下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结果]2007~2014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在稳步上升中,从2007的0.042亿hm~2增长到了2014的0.269亿hm~2,翻了6倍多。2007年约为424.8万hm~2,仅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2%。截止2014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2 686.7万hm~2,比2013年底增长18.3%;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比2013年提高4.7个百分点。2007~2010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年际变化逐年减小,从2007~2008年的0.031亿hm~2减少到2009~2010年的0.025亿hm~2;2011~2014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年际变化呈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10~2011年的0.027亿hm~2增加到2013~2014年的0.042亿hm~2。2007~2010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年际增幅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从73.8%急速下降到25%;从2010年开始,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年际增幅趋于稳定,保持在21%左右,上下浮动不大。[结论]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和进程逐渐加快,规模越来越大,流转形式多样化并存协调发展。国内土地流转面积表现出渐趋增加的态势,年际增幅趋于稳定,规模运营表现出攀升趋势。由于国家政策,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形势的改善等原因,我国的土地流转进程进一步得到推动和加快。  相似文献   
93.
[目的]空心村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户籍和社保制度,以及管理和规划因素等。由于我国的自然地理和区域发展差异悬殊,不同地形区空心村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各不相同。文章探究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交通因素对丘陵沟壑区空心村的产生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澄城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农户、搜集资料等方法,利用交通便利指数、交通距离指数等开展分析,综合考虑了道路崎岖程度、道路质量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对研究区的农村空心化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崎岖的道路极大地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成本和时间,不利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的交通便利程度与村庄空心化程度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即交通条件越好,村庄的空心化程度越低。[结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开展空心村整治工程时,可以优先考虑交通条件较差、相对偏远的地区。  相似文献   
94.
[目的]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四川丘陵地区农业资源匮乏、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难点和关键点。[方法]文章以丘陵低山区遂宁市为例,从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遂宁市大部分地区很难通过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解放出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且外出人口众多;第二产业在增加遂宁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同时也有向外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需求;第三产业未来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潜力较大。[结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造第一产业结构,挖掘劳动力就业潜力;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展劳动力吸纳空间,实现三产互动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95.
[目的]对英国城乡规划体系及农村规划管理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主要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对我国当前加强农业与农村规划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方法]基于赴英国进行城乡规划体系及农村规划管理与保护方面的实地考察、培训以及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结果]英国城乡规划体系建立缘于其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大城市病"问题,其发展经历了多次修改和调整,目前形成了"区域空间战略"和"地方发展框架"两级规划结构;英国的城乡规划体系十分注重对农村地区和小城镇的规划管理和保护,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规则和制度。[结论]英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完整地保存了传统乡村的历史建筑、风土文化和景观环境,值得充分学习和借鉴。当前,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和社会公众的参与作用,高度重视对农业与农村的保护和规划管理,同时要注重基于中国国情的再创新。  相似文献   
96.
[目的]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梳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变迁过程,并对"三权"各自的权能进行分析,针对现存集体所有权主体缺失、土地承包权权能混乱、土地经营权性质不清等问题解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比法对农村土地试行"三权分置"后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各自权能进行划分和界定,理顺三者关系。[结果](1)"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产权权能的进一步分解与细化,集体所有权被赋予更完整的土地所有权能;(2)"三权分置"过程中承包地流转路径得到进一步强化,打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限制;(3)土地经营权的市场性功能与农户承包权的福利性功能同时增强,进一步减少土地对农民的束缚。[结论]"三权分置"是解决农地无人耕种、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合理界定"三权"的权能、理顺"三权"的经济学关系、破解法律制度障碍是"三权分置"的改革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7.
[目的]以产业链延伸为视阈,开展乡村旅游营销模式研究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将为乡村旅游未来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法,针对四川地区影响乡村旅游景点吸引力的出游动机、出游时间、客户群体、交通条件、消费水平和结构、旅游项目、农林资源、综合服务、外部环境、基础设施、当地经济状况、乡村旅游综合性价比、乡村旅游目的地区位条件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考量产业链延伸视阈下的乡村旅游营销模式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由此解决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实际中出现的经营模式与当地实际(如地理区位、农业资源等)的不匹配问题。[结果]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影响因素乡村旅游景区吸引力的因素主要以农林自然资源、综合服务能力、交通条件等方面为主。[结论]四川省产业链延伸视阈下的营销模式重点应从产业角度,构建三产协调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8.
探讨河北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体制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体制是保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换的直接推动力,但现有的金融支持力度尚不能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转型的关键因素。鉴于此,文章以河北省为例,从河北省农村产业结构和金融体制优化的现状调查入手,发现金融体制优化对河北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金融供给总量不足、金融中介种类单一、资金支持周期较短及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方面。为优化河北省农村金融体制,提出提高金融供给总量、开展多样化金融服务、完善长期贷款制度和加强政策支持力度等4个方面等建议,以期为河北省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竞争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乡村生态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产业,其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已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发达,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已经初现规模。但由于重庆整体经济水平在全国处于中游,加上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占去政府财政支出的大部分,因此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项目面临资金短缺和管理不善的困境。BOT模式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又被称为"特许经营权",是指政府将"特许经营权"下放给私营企业,允许其参与建设和运营公共设施项目,并通过经营和管理获得利润回报的一种营销运作模式。BOT形式适用于我国当前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发展,对改善乡村旅游项目资金不足问题及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BOT模式也存在诸如规划风险、道德风险和圈地风险等现实问题,需要从政府和企业等2个角度分别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加强立法工作、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和制定严格的BOT协议等。  相似文献   
100.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混乱,而现有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研究方面存在理论与方法缺陷。文章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及机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空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空间研究领域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论为现有研究存在理论体系尚未建立、研究内容不健全、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和空间描述为主等问题。建议未来该领域研究应跳出传统土地管理相关理论,多学科交叉,探索地理学、经济学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研究方面的理论框架;基于空间格局—演变机制—优化配置的思路,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演变动力模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与人口/产业的相互影响模型、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空间模型,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及其演变机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与人口/产业的协调机制、城乡联系机制下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优化3方面来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