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0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119篇
财政金融   385篇
工业经济   101篇
计划管理   654篇
经济学   1288篇
综合类   1480篇
运输经济   60篇
旅游经济   127篇
贸易经济   658篇
农业经济   1447篇
经济概况   156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479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669篇
  2011年   792篇
  2010年   656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737篇
  2007年   514篇
  2006年   445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城乡差距过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必须通过"反哺三农"的方式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间的社会公平与协调发展.从历史贡献补偿角度而言,国民经济应对工业化初期以"剪刀差"方式吸纳的"三农"资金予以补偿;从社会福利角度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应牺牲涉农主体的利益,政府应对低工资、低地价、农产品低价格予以利益保障或补偿;从社会公正角度而言,政府应保障处于弱势地位的涉农群体的基本权益;从博弈均衡的角度而言,社会公共财政应承担起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责任.  相似文献   
102.
农村金融:现实挑战与发展选择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郭晓鸣 《经济学家》2005,(3):107-112
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畴发展阶段,其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由增加供给转变为提高效益,传统的数量扩张为主的增长方式受到严重挑战。农村和农业发展对资金要素的依赖程度日趋增强.然而现实表明:由于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功能不全、农村合作金融明显缺位,农村金融抑制变得更加严重,农村非农产业和农民获得金融服务极为困难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3.
农村教育发展的财政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的特征,说明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要对农村教育实施财政保障,须以整顿农村教师队伍为前提,在教育观念、国民经济结构、教育结构、政府预算结构及财政体制等五个方面作战略性调整,同时制止对学生的乱收费。  相似文献   
104.
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构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论述了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依据和必要性,分析了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原则。从旅游资源性质、游客感知方式及运作管理等不同侧面探讨了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提出了促进贵州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经济与管理》2006,20(8):23-25
当前,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公共产品供给数量严重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为此,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明确划分各级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责任,构建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表露机制等,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06.
我国农村环境政策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村和城市环境特点及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不同,现行的环境政策在农村的施行有其局限性。创新农村环境政策体系,应由政府管制性环境政策向引导性环境政策转变;自然资源保护政策由保护向保护和补偿机制并重转变;建立环境资源使用权让渡受益机制。  相似文献   
107.
保障我国农民土地收益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制度安排的缺陷,我国农地大量转非,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导致大量失地农民出现,危及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当前,尽管中央对土地进行了严格管理,但是只是临时政策性的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制度创新上寻求可行的途径。为此,本文通过对农民土地利益损失的制度原因分析,并对农地制度固化和创新的风险以及几种可供选择的制度创新方案比较后,认为渐进式的制度改革是符合我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8.
关于农业保险立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农业保险在分散和降低农业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应针对现行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存在缺失的状况,坚持正确的立法原则,逐步完善农业保险立法,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09.
通过考察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变迁的过程,发现每次变迁几乎都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其变迁结果却差强人意;而且,由于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等几乎垄断了农村金融,其进行自我变革的内在动力不足,根据制度变迁理论并引入制度变迁的跨时期成本分析,应进行“增量改革”,即发展新的金融组织以对现有的金融机构施加外在压力,利用市场竞争促使其进行自我变革,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以促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10.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农业保险作为金融支农重要工具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四川省农业保险发展为研究案例,结合全国农业保险发展概况,点面结合深入分析了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现状与问题,从乡村振兴依靠主体--老人农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风险的异质性需求角度出发,论述了农险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本文认为,现阶段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还存在顶层设计不合理、供需错配、目标定位不清导致中长期规划滞后、创新激励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从中央、省级政府以及保险公司三方出发,采取农险供给侧改革、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农险宣传,提升农户保险意识、探索互助农险合作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高新技术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