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7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119篇
财政金融   385篇
工业经济   101篇
计划管理   654篇
经济学   1288篇
综合类   1480篇
运输经济   60篇
旅游经济   127篇
贸易经济   658篇
农业经济   1449篇
经济概况   156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479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669篇
  2011年   792篇
  2010年   656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737篇
  2007年   514篇
  2006年   445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71.
村镇银行作为新生力量,对于改变农村金融供求状态具有鲶鱼效应。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还需要配套建设一系列机制和制度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972.
社会保险城乡统筹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一直都把普惠和公平作为其应达到的目标。在普惠方面,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制度性全覆盖,但从公平性角度看,城乡之间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正在受到严重的挑战。鉴于此,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理论、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城乡社会保险制度的统筹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综合国内研究成果,从统筹城乡社会保险的内涵、障碍因素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973.
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的提高,健康成为日益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受到各种风险的制约,更是引起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截面数据,描述了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采用Ordered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村居民的健康风险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工作因素、生活习惯、就医决策、医疗保险等。研究结果证明了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医疗事业的投入,完善新农合制度,逐步实现医疗保障制度的"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等对农村居民健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检验了Grossman健康需求模型在中国农村的适用程度,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974.
在农村地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面临严格的预算约束,不同居家养老项目的实施应有先后次序。一般来说,老年人对不同居家养老项目的需求强度、迫切性和不可或缺性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即为需求弹性,基于浙江老年人的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居家养老项目需求弹性的客观存在,根据弹性居家养老项目分为四类,对各类项目可确定轻重缓急不同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975.
统筹城乡医疗保险体系是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阐明研究背景同时,系统分析了三大保险体系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提出了统筹、整合现有医疗保险体系的系统思路,即通过起步阶段、整合过渡阶段和目标实现阶段三个步骤,以逐步整合资源,建立起多层次城乡统筹的医疗保险体系,提升全民的医疗福利待遇和水平。  相似文献   
976.
分析了安徽农村电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十二五”期间安徽农村高、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原则及具体规划内容.阐述了安徽农村电网无功补偿与电压调整原则,并介绍了规划效果:增强了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加强了高压配电网网架;优化了全省农村电网结构。对农村电网的规划和改造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77.
资本集中运作是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集约化的重要内容。以湖南为例分析了农电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管理体系有待健全、资产信息更新不及时、资产经费收支不配比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促进财务集约化发展等建议,以利于维护农网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978.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结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吸收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对制度变量的讨论,建立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市场与二元劳动力”模型,并用以解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本文认为,政府的强制性制度障碍导致“S型的人力资本投资曲线”的产生,从而使城市居民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政策和人力资本优势;作为对福利制度缺失的替代,“隐形补贴”等诱致性制度创新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成本优势。这一模型对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中的特殊现象有较好的解释力,对于我国城市化战略和我国一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79.
基于面板数据的河南农村文化消费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俊杰 《经济地理》2012,(1):37-40,70
利用2000---2009年河南各省辖市的统计数据,根据面板数据模型对河南省各地区农村文化消费主要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收入地区农村文化消费对价格和收入反应更敏感,而中低收入地区则受前期消费水平的影响较深,这说明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异,所处的消费阶段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在制定政策时,应该考虑到这种阶段性的差异,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980.
近年来中国农村居住形式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伟  陈百明  吴建寨 《经济地理》2012,32(6):110-113
近年来,我国农村住宅楼房化趋势日益明显、房屋质量不断提高、村庄布局趋向集中、人均住房面积持续增长,农村居住形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居住条件总体上得到了有效改善。居住需求层次的转换是农村居住形式变化的内在机理。虽然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居住模式的改变是居住需求层次转换的客观规律,但考虑到我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现状,应尽量避免"尊重需求"产生的炫富型和摆阔型农村住宅建设,引导农村住房形式趋向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