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0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66篇
财政金融   100篇
工业经济   110篇
计划管理   452篇
经济学   1064篇
综合类   290篇
运输经济   31篇
旅游经济   103篇
贸易经济   248篇
农业经济   842篇
经济概况   40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61.
杨莉莉  王健  吴群 《中国土地科学》2023,37(12):104-114
研究目的:考察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为从土地资源配置视角深化产业分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样本考察期内,长三角地区工业用地空间错配有所改善,中心城市总体呈短缺型错配,外围城市总体呈过剩型错配。(2)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产业分工具有显著且稳健的负面影响。(3)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产业分工的负面影响呈现中心城市>外围城市>城市群总体;时间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2016年长三角地区土地约束加码,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产业分工的负面影响增强。(4)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工业用地空间错配促进了产业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城市转移,但中心城市高端制造业流失和外围城市承接产业同质化,抑制了产业分工深化。研究结论:稳步推进工业用地空间错配的纠偏和制定科学的产业转移规划,是深化城市群产业分工、推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2.
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是区域空间调控政策的基础,受到区域交易环境和企业生产指向特征的影响,区域交易环境由软交易成本和硬交易成本构成,企业生产指向类型则以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为基础。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在迁移选址时,在空间上和时序上存在首先在过渡区然后迁移到边缘区的趋势,因此,当前广东以边缘区作为产业转移空间调控的重点地区是值得商榷的,空间调控的重点应在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163.
The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ince World War II owe much to technological advances that have enabled corporations to pursue their endeavors on unprecedented scale, as in mass production and mass retailing. 1 characterized my management emphasis as ‘C&C’ which stand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omputers and communications. C&C is a technological frontier that has spawned a continuing stream of new products and advanced concepts. C&C, however, is a very different kind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 As C&C takes hold in society and as information networks mature, information will become the central element in new amalgams with the other traditional corporate resources: people, money, and property.  相似文献   
164.
中国农户教育投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乾 《南开经济研究》2005,(6):35-38,85
本文首先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户教育投资变动的趋势和特点,并重点分析了收入、教育投资的价格、风险和收益率对农户教育投资需求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教育投资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农户收入较低,教育投资价格偏高,以及教育投资风险较高和收益率偏低。本文认为,必须加大农村的公共教育投资、完善劳动力市场、降低农村教育投资价格,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户教育投资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5.
秦聪  曹颖琦  孙海军 《科技和产业》2023,23(15):256-263
将要素流动与集中的现象考虑至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基于引力模型,构建集聚力空间分异——优势区位的理论模型,来解释要素流动与集中在微观、宏观上的空间经济规律。得到微观上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规律为:第一阶段为粗放式发展阶段的星状、带状结构,第二阶段为内涵式发展阶段的团块状结构。将公主岭市作为典型案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主岭市某位置的经济吸引力越大,其区位越优,越能吸引要素的集中,会带来更多的城市空间扩展。将模型进一步应用于宏观上经济带的空间经济结构的形成,发现要素将沿着大城市-交通干道-小城市-支线-小城镇的次序依次集聚,要素集聚的速度和城市规模增长的速度依次递减,最终经济带内的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区域一体化程度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6.
刘俊  陆玉麒 《特区经济》2008,(10):72-73
客源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客源市场研究是旅游规划和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基础。本文选取1997年和2004年两个时间断面的数据,对连云港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进行剖析,并将其与桂林、西安等知名旅游城市进行比较,从而揭示连云港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为连云港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7.
本文采用SML指数法测算了1998~2011年期间全国各地区的生产率指数和环境技术效率,进而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提出了经济关联、知识关联、规模收益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可能引起效率集聚的因素,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向与方式作了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集聚性;有限的技术效率是我国省域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中的“短板”;中、西部地区具有以规模扩张为主要方向的粗放增长方式;经济关联、交通运输条件及产业结构等因素成为提升技术效率的“切入点”;FDI和资本密集型禀赋结构在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我国省域经济增长效率表现出一定的趋同和溢出现象。  相似文献   
168.
对1997~2012年中国分省域碳排放的数据进行详细测算,发现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发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和能源结构碳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较为突出。通过检验发现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是最优的。结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优势创新产业集群,推广清洁技术的利用,改善以煤炭为主不合理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并充分考虑区域间的集聚效应,在碳减排活动中充分加强区域协作。  相似文献   
169.
本文采用区位熵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物流增加值区位熵波动性显著,物流业集聚程度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总体上呈现集聚化发展倾向。借助主成分回归分析探讨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这7个因素对我国物流业集聚均为正向促进作用,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和区位因素,以上7个要素每增长1%,相应的物流业增加值就依次上升0.205%、0.194%、0.192%、0.187%、0.145%、0.057%和0.019%。  相似文献   
170.
本文基于空间面板STIRPAT模型对1996~2010年影响全国省域人均碳排放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省域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聚群效应;人均产出、对外贸易、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等指标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人口密度、城市化率、产业结构等指标表现出的更多是抑制碳排放的作用。建议: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走可持续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进"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