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财政金融   253篇
工业经济   102篇
计划管理   425篇
经济学   172篇
综合类   157篇
运输经济   12篇
旅游经济   17篇
贸易经济   158篇
农业经济   53篇
经济概况   10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虽然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是否将国际贸易和劳工标准挂钩争论激烈,但由于该问题的现实性,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已出现多种实现模式并存的局面。文章对现有的国际贸易和劳工标准挂钩的主要模式从约束性、经济性和有效性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各种模式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模式发展的近期方向将是ILO和WTO的充分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2.
强互惠理论将人类的精神活动因素引入制度变迁研究中,扩展了人们将制度作为外部环境的接受者,制度变迁是自发演化过程或理性设计过程简单"二分法"的认识。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能够运用制度的理论框架予以分析。本文在强互惠理论博弈解说的基础上,对1992~2006年中国会计准则变迁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显示:中国会计准则变迁是自发演化与理性设计的统一,中国会计准则变迁过程中体现出自愿性和强制性双重强互惠特征,而且自愿性强互惠是主要特征,政府型强互惠滞后。  相似文献   
23.
对2001~2006年旧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实施期间的相关数据进行检验,本文发现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所产生的应计盈余明显地降低了会计盈余的质量。按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应计盈余所构建的逆向套利组合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报酬率,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应计盈余与超额回报负相关,说明市场不能识别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支持新会计准则禁止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规定。  相似文献   
2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国在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在构建特色经济体制的形势下,开始不断探索和发展会计国际化的方向与进程。探讨我国经济环境下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及日后发展趋势,有利于完善我国现有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5.
This paper compares a firm’s short run optimal production and abatement rules under emission level standards and standards expressed in terms of emissions per unit of output (ratio standards). The models allow for non-compliance with standards, with expected penalties dependant on either level or relative violations of the standard in question. It is shown that ratio arguments make a difference to the optimal decision rules derived for a profit-maximising firm. For example, for a given level of emissions the firm both produces more, and abates more, under a ratio standard, so that ratio and level standards cannot be used interchangeably to achieve the same combination of emissions and output.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efficiency of pollution control are briefly discussed.
Aaron HatcherEmail:
  相似文献   
26.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进行财务管理的手段,其最终目标应当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纳税筹划具有风险性和条件性,并不是所有的筹划方案都是可行的,筹划方案必须经过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才可执行。  相似文献   
27.
国家支持的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界定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国家政策支持的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界定原则、必要条件、选择标准和量化指标,并对中部31个老工业基地城市进行了综合排序,最后对国家政策支持的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出了分批压茬进行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8.
本文通过对样本公司2000年至2006年按照我国会计标准和国际会计准则所披露的净损益指标的统计分析,研究我国会计标准的国际趋同情况。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6年,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并没有呈现一个方向一致的趋同趋势,分行业考察也没有一个规律性的变动趋势。另外,2000年和2006年导致差异出现的因素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等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9.
国际投资中污染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投资中污染产业转移的问题受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理论分析认为,由于各国的环境标准存在差异,因而导致污染产业从环境标准高的国家转移到环境标准低的国家。在实际中是否存在这种现象以及转移的范围及程度多大则需要实证分析来验证。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环境标准与污染产业转移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30.
To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higher order ethical reasoning, a better grasp of the implications of ethical decisions, and a basis for ethical knowledg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philosophical premises foundational to one’s ethical persuasion. No philosophical premise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hose pertaining to the nature of human personhood and business’ responsibility to respect the inherent value of human beings. Philosophical naturalism assigns the essence of human personhood strictly to causal interactions of physical matter. Substance dualism, on the other hand, posits both a physical aspect and an immaterial substance to personhood, interacting within the totality of each being. This paper argues for the logical superiority of substance dualism in achieving the overriding objective of discerning ethical knowledge. Substance dualism offers a better explanation – and one that more closely follows the way most people commonly experience themselves and others–than naturalism for free agency and accountability, meaningful moral standards, confidence in knowing what ethical decisions to make, and the moral drive residing in conscience. Marjorie J. Cooper (aka Caballero), Ph. D. is a Professor of Marketing in the Hankamer School of Business at Baylor University in Texas. She received her B.A. from Wheaton College in 1970, her M.B.A. from Oklahoma City University in 1977, and her Ph. D.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from Texas A&M University in 1981. Her articles have appeared in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Advertising,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Psychology & Marketing,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Selling & Sales Manage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 Business Horizons, Journal of Promotion Management,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Human Systems Management, and elsew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