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0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83篇
财政金融   144篇
工业经济   94篇
计划管理   1612篇
经济学   1112篇
综合类   688篇
运输经济   89篇
旅游经济   117篇
贸易经济   311篇
农业经济   647篇
经济概况   70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560篇
  2010年   437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在对城市夜规划的本质、目的及其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地位进行了一系列讨论之后,分析并描述了城市空间在昼间和夜间的明显差异,探讨了城市夜规划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认为重视城市夜规划有利于促进城市空间的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852.
城市区位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平华  于波 《城市问题》2006,(8):15-20,37
回顾了中心地理论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区位的相关研究,包括对中心地理论的修正与检验,基于该理论的城市体系空间分布模式研究,及其在聚落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等;总结了空间结构理论对城市区位研究的拓展,以及基于城市区位理论的城市形成发展动力相关研究;对城市区位相关研究的趋势和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53.
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幸福感影响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基于RUMIC(2009)微观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系统研究我国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幸福感影响效应呈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城市市辖区人口规模约在340万人时,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出现拐点。其中,收入是城市规模影响流动人口幸福感的主要传导路径,测算得出,城市规模通过影响个体收入而对流动人口幸福感影响的间接效应约占总效应的64%。同时,城市规模通过提高城市生产率和降低失业率而影响流动人口幸福感的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6.1%和9%左右。  相似文献   
854.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然而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滞后经济增长模式,使得中国转型阶段面临两大核心挑战--退休冲击和国内消费不足。如何应对退休危机,提升居民消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中国“养老金双轨制”这一热点问题切入,选取了中国1998-2014年30个地区宏观面板数据分静态和动态两大部分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重点分析企业和事业单位退休冲击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在居民总消费支出水平方面,企业单位退休冲击对其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冲击对其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居民消费结构方面,情况较为复杂。产生这些异质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退休双轨制造成的不平等差异和两类退休人群自身主观区别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释放并轨改革的消费效应,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调整市场结构,推动老龄产业和银发市场的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55.
文章以拓展的市场区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群集中与城市群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十一大城市群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群集中过程中,城市群有效产出并不会无限增加,最终趋于平稳的增长状态;而且随着城市群规模经济的增加和潜在市场规模扩大,城市群集中度先提高,然后又会出现下降的现象。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城市群集中与有效产出增长之间表现为非线性关系,并表现出一定的稳健性。未来中国城市群发展要遵照城市群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56.
重庆的城市产业集群,形成了较强的专业化分工,获得了外部规模经济,因而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大量同类企业的集聚,也提升了重庆汽车摩托车等产业的区域经济的外部性;同时,大中小企业通过区域品牌的产地效应,迅速地扩大了市场,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化分工,降低了交易费用.应进一步强化重庆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专业化水平和技术不断提高,提升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象,做大做强重庆城市产业集群,才能提高重庆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857.
文章基于中国1996-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和城镇单位行业面板数据,在控制了教育、劳动供给、经济开放、经济发展、就业环境和时间等因素后,考查了相对最低工资和绝对最低工资的提升对城镇单位就业性别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低工资对就业性别差异的影响存在自我修正机制,当期影响与滞后影响方向相反;相对最低工资的综合影响以正向为主,但影响较微弱,绝对最低工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滞后效应中,综合影响以负向为主;在高工资行业和女性就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中,相对最低工资的当期影响存在一致的负向性、滞后影响以正向为主,绝对最低工资的当期影响以负向为主、滞后影响以正向为主;在女性就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中绝对工资的滞后影响以负向为主。  相似文献   
858.
后现代的新城市主义与中国城市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与新城市主义在城市规划领域的思想核心和主要观点,结合中国城市规划的特点,从城市规划各个方面探讨了新城市主义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启示,并论述了新城市主义在中国应用的实际与前景.  相似文献   
859.
城市地名规划及命名规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城市各类地名大量出现,城市地名管理面临诸多问题.由于城市地名重要的实用指位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同时,"有偿地名"开始出现并成为"经营城市"的一个方面,因此,应将城市道路地名规划等作为专项规划纳入统一的城市规划体系之中.鉴于城市地名规划尚不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建议还须制定"城市地名命名规则",该规则应按照不同类型、区域和级别的地名规定命名原则,使各类地名(如道路、居住区、建筑物等)形成体系(通名系列),各区地名(按照城市发展时序和空间分隔)形成特色(专名),各级地名(重要地名和一般地名)由不同级别机构或业主个体,经由不同程序,区分有偿无偿等来确定.  相似文献   
860.
环城绿带对城乡边缘带景观的促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环城绿带通过抑制城市蔓延而有益于城市景观;环城绿带以其与城乡边缘带在地理空间、建设目标和管辖上的关联性构成了对城乡边缘带的作用基础,并由此形成其促进机制.基于环城绿带对城乡边缘带景观的作用基础和促进机制的分析,提出要从城乡发展与规划角度保证环城绿带的合理空间布局,从形态和尺度上保证环城绿带的生态功能,从制度和公众支持方面保证环城绿带的永久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