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9篇
经济学   16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13篇
农业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4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推出的一部重量级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引起各界关注。该报告主编、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陆学艺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说,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子女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强,而同代内的流动明显减少,出多进少;处于经济社会位置较低阶层的子女进入较高阶层的门槛明显增高,两者间的社会流动障碍在强化。社会的经济资源、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有向上层积聚的趋势。这意味着普通知识青年向上层流动的困难加大,但是他们显然并没有放弃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追求。本文所透视的现代知青现象,与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知青"概念截然不同。三四十年前,城市知识青年被推向边远和艰苦的农村,而现代知青,却被五光十色、充满诱惑的城市生活所吸引,痛并快乐地寻找着漂流的彼岸。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与共和国共同成长,更有一种特殊的感触。同时,我与中国就业也有着不解之缘,作为下乡知青当劳动者10年,改革开放后从事劳动就业工作40年,因此参加这次主题座谈会,非常高兴。借此机会向全国就业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是你们创造了中国就业工作历史,成就了中国就业事业!  相似文献   
4.
梁晓声 《商周刊》2012,(13):96-96
在山东地区,包括在青岛,跟我们在北京、在大学、在知识分子圈内感受到的中国的思潮涌动是不一样的。今年我在北京感受到最大的一种思潮,我把它称为"‘文革'回潮"。 这个"文革"回潮怎么会形成?在上世纪80年代"文革"结束的时候,我们今天看新闻纪录片,看到当时那么多人流泪,因为当时我们把它定义为"人民的胜利",至少有种感觉:第二次解放。我是从不喝酒的,但是在那时上海欢庆的时候,碰到我的一名知青战友,两个从不喝酒的知青碰到一起,喝得酩酊大醉,躺在马路上。  相似文献   
5.
发轫于80年代初的知青文学,90年代升温何其辉煌。“呼唤人性——反思历史——重塑知青精神”成为知青文学的三部曲,形成当代文学的独有景观。到了1998年后,知青文学陡然降温,跌入低谷,这是在社会转型期与知青这一代人的命运走向密切相关的,值得深思的文化现象。造成近几年知青文学冷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新世纪的知青文学,只有走出虚饰与“自恋”,在中国当代社会大历史的背景下,冷静地反思,还原生活本真,才能有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知青英雄形象的塑造纵贯梁晓声知青文学创作的整个历程,对这一形象的偏爱体现了作家内在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情结.而这一形象在文坛的经久不衰也与读者的接受有很大关系.知青英雄形象的塑造是对知青一代青春岁月的文学观照,是对历史记忆的人文关怀,而其形象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诠释,同时也是对后人的精神洗礼.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试图通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消除个体差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分流和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维护社会稳定;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发展。虽然其中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但仍然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闫晶 《黑河学刊》2014,(5):137-138
知青的文化现象呈现出独特的精神姿态。这种种精神姿态的背后,必有其心理根源。因此,用知青的文化现象来解释知青的心理行为是研究知青文化心理的有效方法。本文从文化心理形成的基本条件、文化心理的特点和文化心理的社会价值等三个方面对知青的文化心理进行阐释,进而反映出知青这一代人的思想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经济结构来看,在三年困难时期之后的上海确实有大量城市中小学生无法在城市得到安置,就当时而言,这无疑是上海巨大的城市人口“负担”。因此,上海需要将这些“多余”的城市人口妥善地输送出去。最终,上海确定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安置上海城市青年的主要安置地。这一安置地的选择,经过相关地方政府之间多方协作与博弈之后才得以确定,加之中央政府的最终敲定,知识青年、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安置系统。在安置地的选择过程中,整个安置系统协调之后的预期目标无疑是希望将城市人口“负担”转化为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力,以实现效益最大化。这既是知青输出地的“推力”与知青安置地的“拉力”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正是上海青年支援新疆的重要缘起。  相似文献   
10.
《上海劳动保障》2000,(10):12-12
韩菊芳同志是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室的老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