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2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6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黄涛 《甘肃金融》2013,(3):43-45
集资诈骗罪是一种复杂犯罪,准确认定某种行为是否构成集资诈骗罪,科学正确的司法认定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准确审视和分析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各要素,则是正确科学地认定该罪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42.
所有金融诈骗罪的共同点是都需要以客观推定主观,以非法占有目的为主观要件。不同点在于对“非法占有”的界定,对不同的金融诈骗所要求的推定之“基础事实”也应不同,但均应具备推定的常态联系性和可反驳性。在基础事实与待证事实间具有常态联系的基础上,允许并保障被告人的反驳权,如果其不能提供证据或提供的证据不能使法官对待证事实产生任何合理怀疑,方能认定推定成立。  相似文献   
43.
目的/意义贷款诈骗罪是金融诈骗犯罪中涉及标的较大、对金融秩序破坏最为严重的一种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贷款诈骗罪的定性、贷款诈骗罪与其他涉及贷款犯罪的界定还不明确,侦查和审判实践中甚至提出以司法推定的方式来认定贷款诈骗罪的主观目的。此外,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定性争议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方法/过程贷款诈骗罪与其他涉及贷款犯罪的核心区别是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应当采取主客观相统一的方法对非法占有目的加以认定,而不是采取简单的司法推定方法来认定。通过考察法律规制的变动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实际运用效果可知,无论是过去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以合同诈骗罪定性,还是当下只追究自然人贷款诈骗罪刑事责任,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定性都存在问题, 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结果/结论贷款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无论是产生于申请贷款阶段还是使用贷款阶段,都不应该影响对贷款诈骗罪的认定。应当通过客观证据和主观证据共同认定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杜绝单一的客观司法推定。应当扩大贷款诈骗罪的主体范围,将其延伸至单位。  相似文献   
44.
贷款诈骗罪是刑法中新增设的一个罪名,对于打击金融诈骗活动、维护金融秩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对其他方法的界说,对此罪与彼罪的区分均有一定争议,此外,在对该罪规定的完善上也有不同意见,本文即在此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5.
集资诈骗罪是当前较为多见的一种破坏金融秩序的犯罪。集资诈骗犯罪一旦发生,往往被骗人数多,被骗资金数额巨大。集资诈骗罪是金融诈骗罪的头号犯罪,其严重地扰乱了国家正常金融秩序和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集资诈骗案件处理及时、准确、有力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本文主要对集资诈骗罪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和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以及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比较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6.
谢鸿 《新金融》1994,(10):46-47
目前,在专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少数持卡人的恶意透支行为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在此,笔者试从法律的角度谈谈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以利及时收回透支款和惩处利用信用卡作案的罪犯。 一、信用卡恶意透支的界定 常见的恶意透支形式是持卡人采取逃避“超过交易金额必须向发卡机构索权后方能处理”的规定,在透支限额以下多次取现或购物、消费,造成大量透支的事实。  相似文献   
47.
陈柳滔 《商》2012,(17):140-140
一、集资诈骗罪现实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较多新形式的诈骗类犯罪,这凸显出了集资诈骗在相应立法中完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同时,集资诈骗罪在我国刑法中,其最高刑高可至死刑,但非法集资犯罪活动仍然屡禁不止,还呈  相似文献   
48.
何文苑 《时代经贸》2008,6(7):241-242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贷款诈骗罪在主观方面的必要要件,我国刑法典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贷款诈骗罪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司法解释推定说”对其进行判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产生时间只能是产生于贷款之时,而不能是产生于偿还贷款之时。  相似文献   
49.
林金通 《时代金融》2008,(11):127-128
本文深入分析了贷款诈骗罪的法律界定,指出了司法认定处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着重阐述当前立法中存在的缺陷,提出立法完善贷款诈骗罪的建议,以求实现刑法保护信贷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0.
吴家林 《魅力中国》2009,(27):89-90
合同诈骗罪是随着合同制度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诈骗的犯罪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合同作为市场交易的手段,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与此同时,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现象也日渐突出,案件数量也在逐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