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35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95篇
经济学   27篇
综合类   9篇
运输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64篇
农业经济   12篇
经济概况   94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将“三公”经费降下来,把“三公”数据晒一晒,这既是国务院对百姓的庄严承诺,也是百姓对政府的正当要求。应该承认,与百姓的期待相比,当前“三公”经费公开无论是公开内容、公开方式还是公开进度,都有较大差距。但是,此番“三公”数据的首次公开亮相,其正面价值不容低估,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12.
一、预算公开不等于预算透明2012年4月,国务院部署当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要求省级政府要在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并推进公开部门预决算。2012年5月,财政部表示,中央本级和各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公开。目前,虽然预算公开的程度离公众期待仍有一些差距,但毕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截至2011年年底,在国务院要求和民间高涨的呼声推动下,98个中央部委中除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和侨办宣布暂不公开"三公"经费外,有96个部委陆续公开了"三公"  相似文献   
413.
张伟民 《发展研究》2012,(7):118-119
非理性"三公消费"可以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导致的原因也有所不同。本文分析了导致非理性"三公消费"的主观动机和社会原因,提出了完善干部选拔考核机制、增强政府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加强对公款消费的审计、公开"三公消费"明细等对策。  相似文献   
414.
《中国拍卖》2009,(12):33-33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安排》,第21期拍卖师主持技巧考试于11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北方工业大学举行。此次参加主持技巧考试的考生共有720人,其中新考生336人,补考生384人,共分5个考场进行。为了更好的贯彻原人事部提出  相似文献   
415.
规范治理三公经费不仅是阳光财政的重要措施,也是建设服务性政府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介绍不合理的三公经费对财政资金的危害,在深入分析三公经费存在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财政工作角度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416.
蒋洪委员认为,各地分散公布,查找不易,应由财政部门统一集中公开河南8.8亿元,北京11.1亿元,上海10.5亿元,广东8.64亿元。两会前夕,部分省份已经公布了其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数据。这也拉开了今年各地政府晒"三公"的序幕。12省份去年公布"三公"经费2011年是我国"三公"经费公布元年。应国务院要求,当年有90多  相似文献   
417.
丁爱霞 《现代商业》2013,(6):116-117
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需要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和运行成本是需要改革的重点之一。"三公"经费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有序开展、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加强三公经费的管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以"三公"经费的公开为切入点,指出了当前"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原因,从而探寻降低"三公"经费的措施以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18.
<正>综合评分法是指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前提下,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评审后,以评标总得分最高的投标人作为中标候选供应商或者中标供应商的评标方法。  相似文献   
419.
朱可可 《浙江经济》2014,(24):57-57
近年来,有关“三公”经费问题一直是国人诟病的对象。尽管政府及有关部门为此作了不少努力,推出不少办法,但社会公众并不满意。一边是政府及部门诚心的改进,一边是公众并不领情的吐槽。事实上,对于“三公”经费出现的问题,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也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2011年上半年国务院就要求中央各部门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地方政府要比照中央公开经费。此后,特别是十八大中央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之后,有关“三公”经费的管控,包括预算规模的控制、预算编制的细化、执行结果的公开等等更有了明显的好转。财政部近年来公布的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据也印证了这些事实:2010年94.7亿元、2011年93.64亿元、2012年80.95亿元、2013年71.54亿元。但即便如此“,三公”经费的问题仍频遭吐槽。其根本原因,一是不信任,二是不买账,三是不满意。  相似文献   
420.
3月2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上强调,公开透明是最有效反腐剂,要"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要深化细化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公开的形式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这两个要求看似简单,但意义重大,标志着规范三公消费迈出实质性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