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31篇 |
工业经济 | 4篇 |
计划管理 | 7篇 |
经济学 | 48篇 |
综合类 | 8篇 |
贸易经济 | 29篇 |
农业经济 | 4篇 |
经济概况 | 50篇 |
出版年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随着东南亚和东亚各国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迅速加深,该地区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名列前茅。根据世界银行报告,按人均收入和购买力计算,三个亚洲国家已跻身于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列。东亚国家世界货币储备的增长速度也同样引人注目,已有四个东亚国家被列入世界十大外汇储备国。目前,仅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就持有世界外汇储备总量的五分之一,大约相当于所有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的二分之一。此外,在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等各个方面,亚洲新兴经济发展国家有的已独占鳌头,有的正跻身于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32.
当今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是全球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这集中表现为美国的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和东亚国家的巨额经常项目顺差。2004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已经达到了6659亿美元,经常项目逆差占GDP的比重超过6%;2004年亚洲地区的经常项目顺差为3132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累积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各种分析均表明,这种全球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格局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33.
正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03年一系列的文章中我们提出,全球货币体系由中国和东亚国家所采取的出口驱动型增长战略所支撑,这一体系有可能会持续十年或更长时间。即使在中国的劳动力最终被全球工业经济完全吸收,并继而加入中心国家行列之后,该体系通过重新纳入其他国家,如印度来承担当前中国所扮演的角色,从而得以 相似文献
34.
正在心理上,中日韩三个民族进入了相对平等的时代,三国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东亚地区的安全合作与和解创造条件。新世纪的东亚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革新之中。环顾全球,东亚无疑是最具发展活力、最引人注目的地区之一。而日本、韩国、中国的相 相似文献
35.
东亚国家(地区)经济周期比较分析(1965-200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Burns and Mithcell(1946)的定义,对东亚十国经济周期的持续性、振幅等特征以及各国经济增长和物价指数波动之间的谐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各国(地区)经济波动的持续时间相差不是很大,但振幅大小不一,而且都是非对称的;(2)相对于实际GDP而言,东亚各国(地区)的消费和物价指数的波动幅度较小,政府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进出口的波动幅度较大,而货币供给的波动大小不一;(3)除了印度尼西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台湾地区的出口可能是顺周期也可能是逆周期外,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东亚国家(地区)的各个经济指标都是顺周期的;(4)对于东亚各国(地区)而言,经济波动是个人消费、政府支出和物价指数的Granger原因,所以它们是经济增长的滞后指标,而对于其它指标没有一致的结论;(5)东亚国家(地区)之间实际GDP波动和物价指数波动的相关性都在逐渐加强,这说明东亚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内在关联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6.
太平洋沿岸国家以其迅速的经济增长引起了世界的注目,有人预测二十一世纪将成为“太平洋的世纪”。所谓太平洋的世纪,不仅意味着美国的对外经济中心从过去的欧洲大陆为主扩张到太平洋圈,而且还包含着在迅速的经济增长中增强自信心的日本等亚洲国家强烈的经济成长欲望。 相似文献
37.
38.
39.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土地成本,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由此奠定了外向型经济的基本格局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为广东从经济起飞到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仍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8%,涉及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多个领域。然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广东加工贸易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加工贸易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