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46篇
计划管理   3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4篇
邮电经济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纺织》2013,(2):98-98
获奖项目:大容量短流程熔体直纺涤纶长丝柔性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 完成单位: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相似文献   
52.
《企业世界》2008,(1):31
2007年12月9日,星月集团联手东华大学将全力打造的“地毯产业城”项目正式签约。星月集团总裁胡济荣信心十足地表示,力争3年内在国内上市,在永康打造国内最大的地毯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53.
是言 《中国纺织》2013,(11):145-145
在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和东华大学的大力支持与协作下,圣东尼(上海)针织机器有限公司加大投入力度,将原培训中心升级成一个行业的技术交流平台,更名为圣东尼圆机培训中心(Santorfi CircuLAB,简称SCL),  相似文献   
54.
宇欣 《中国纺织》2009,(12):14-14
11月中国纺织业两项重要的科技大奖陆续颁发,一是以"科教兴纺"为宗旨的香港桑麻基金会在东华大学举行颁奖大会,二是"纺织之光"2009年度中纺协科学技术奖在北京人大会堂颁奖。在后危机时代,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显得犹为重要。在前不久温家宝总理也讲到,要靠创新开拓经济增长新领域。  相似文献   
55.
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已是势在必行,"得其人则其政举,亡其人则其政息",在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中,如何发挥人才的力量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一方面是高校学生缺乏实际生产的技术经验,一方面企业也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愁白了头。  相似文献   
56.
萧山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区)之一。在纺织化纤领域,萧山拥有着“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化纤名镇”、“中国化纤织造民镇等多项区域品牌,2011年,化纤纺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52亿元。现在萧山又披上了新的光环“中国化纤新材料示范基地”。化纤行业在面临着新的竞争格局下,加快科技创新,研发高新科技纤维,提高产品附加值是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萧山区作为中国化纤行业重要基地,多年来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使化纤纺织业在产业规模、技术装备、国际化发展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57.
沈漪 《中国纺织》2004,(7):58-58
被誉为"世界纺织界的奥运会"的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于5月26日在上海落下帷幕,这是世界纺织大会第一次在中国内地举行,也是大会举办以来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一次.在大会结束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为东华大学和国际纺织学会牵线搭桥的幕后英雄--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纺织材料的元老级专家、全球华裔唯一的"瓦纳奖"得主严灏景教授.  相似文献   
58.
作为我国最早开展纺织经济、消费经济研究的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华大学纺织经济研究所所长顾庆良教授看问题的视角清晰而宽广,他认为:过去的三十年,产业发展有着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进入2008年,尽管出现暂时的困难,但并不是产业发展的拐点;未来,中国的纺织产业至少还将有十几年的发展空间,只不过从现在开始,产业发展模式将悄然改变.  相似文献   
59.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3):138-139
陶肖明教授,1982年毕业于前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纺织工程系,获工程学士学位.在校期间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多次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生.毕业前夕,荣获优秀毕业生一等奖.此奖项授予品学兼优的学士学位毕业生,是该年七七届全校唯一获得此奖项的学生.同时获得教育部研究生公派留学奖学金,于1983年初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纤维科学与技术学系学习,并获得澳大利亚羊毛公司奖学金.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60.
《中国纺织》2009,(6):11-11
由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纺织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今日在武汉科技学院隆重举行。主要内容是研讨在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大背景下,纺织院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产学研机制的未来发展,来自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18所纺织服装院校的40余位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们分组进行了专题讨论。一方面,研究会客观地指出了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存在的重论文答辩和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