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9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2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画像砖是古代用于装饰宫殿、祠堂或墓壁的一种表面有图像的建筑用砖。因常常用模印的方式表现花纹、图案及其它形象,其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具有雕刻和绘画双重艺术特征,故称为画像砖。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两汉。主要产地为河南、四川、山东、山西、陕西、江苏、云南等省。汉画像砖内容丰富可谓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两千年前的伟大创造。主要题材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2.
谶纬是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主要以古代河图、洛书中的神话、阴阳五行学说及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为理论依据,将自然界的偶然现象神秘化,并将之视为社会兴衰的标志。东汉光武帝刘秀便是依靠符瑞图谶起兵,他利用当时流行的谶语“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下”,宣扬他造反起兵是“答天神,塞群望”的义举,由此在当时众多起义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夺取了天下。他称帝以后,“宣布图谶于天下”,谶纬之学遂成为东汉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盛行于一时。魏晋后谶纬迷信逐渐衰落,但它的影响却流传久远,这一印记同样也反映在我国的钱币文化之中,使得我国的货币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3.
两汉书》所载帝王诏令引《诗经》的频率很高,但是不同帝王在位时期所下诏令引《诗经》的次数不尽相同,而且差异较大。文章从两汉帝王引《诗经》次数的不同出发来考察《诗经》在汉代地位的变化以及经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4.
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生态保育非常重视.民本论是先秦两汉时期生态保育观念中重要的部分.其主旨在于养民教民,以养民为立国之基,养民当立足于民生乐利,民生乐利又应以保育生态资源为根本  相似文献   
25.
秦汉时期的审计方式以上计为主,期间又以两汉时期的上计为重点。上计吏不在显赫之列,但因其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财赋统计,所担干系重大,所以受到朝廷的重视。在后汉时期,上计吏一职位之上更是辈出能人,许多当世的风云人物皆由上计吏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6.
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结合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对两汉时期岭南商品流通渠道的畅通、城镇市场的出现、与周边地区商业交往的活跃、特色商品以及货币流通的增多、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两汉时期岭南的商品经济已摆脱萌芽状态取得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
徐州古为楚地,又称彭城,两汉时曾有12代楚王及数代彭城王,是中国烹饪鼻祖彭祖的故乡。彭祖以其首创的“养生文化”闻名于世。20世纪80年代,徐州市政府提出“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的旅游业发展思路。徐州彭城饭店瞄准两汉旅游文化,及时组织人力、物力对先秦两汉餐饮文化进行整理与挖掘,让国内外游客在了解徐州先秦两汉旅游文化的同时,又可品尝到先秦两汉饮食风味,在徐州开创先河,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28.
温香熟茶     
《中国中小企业》2006,(1):84-84
普氏家族背景介绍 普氏家族世代居住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计算州大姚县,当地的白盐井自两汉时期开始出产食盐,食盐的贸易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普氏的先人借地利之便,通过盐和茶的经营组织了名震滇西的彝族马帮商队,直到上世纪初叶因战乱而国止。我国最大人的孔子铜像就坐落于此,是儒家文化较早扎根边疆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佐证。  相似文献   
29.
邢林雅 《活力》2005,(7):224-224
翻开封建社会早期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惊叹西汉和东汉(以下简称“两汉”)四百多年的封建统治过程中,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其对后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作为真实记录其历史轨迹的文书档案,以及据此而产生的当时的文书档案工作,也较以往有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
客观自然一直是文学赖以依存和极其关注的对象,文学家对客观自然的态度,客观自然在文学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是随着不同时代人们对其理性认识和价值判断的变化而变化的,探讨不同时代的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显现不同时期文学中自然的社会印记,对我们历史全方位地把握不同时代的文学特征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