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9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37篇
经济概况   2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0月8日,作为建村50周年的献礼,华西村328米的高楼正式对外亮相。华西村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遭到不少质疑:"炫富"、"无法代表中国新农村建设方向"等。"华西村一直都在风口浪尖,说好说坏都没关系,我们没时间去辩解。关  相似文献   
82.
2011年以来,四川省巴中市财政部门安排资金3000万元,支持8个重点镇和12个中心村734个新农村聚居点建设,并引导各聚居点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对建房腾出的土地进行有序流转、合理使用和集中规模化经营,支持引导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83.
城市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系统工程,要消除长期以来由城乡二元结构所形成的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鸿沟,城市郊区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十多年来农民住宅的发展状况,来反映上海郊区城市化进程的一个侧面,并试图探索城市郊区集中化农民中心村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及其对于促进村镇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4.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巩固我国农业基础性地位,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我国城乡的巨大反差和“三农”处于弱势的状况,决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加大外部投入。发展中心村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重构的标志之一。是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5.
突出中心村镇示范带动,突出农民持续增收,突出激发农村活力,突出务实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86.
随着上海"十一五"规划的出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搞好中心村建设规划,对于推进和实施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最近,笔者来到了位于上海市北端的嘉定区华亭镇毛桥村,一睹全国3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的毛桥新姿.毛桥村距上海市中心30余公里,与江苏太仓市接壤.也是嘉定区规划建设的20个中心村之一.  相似文献   
88.
规划建设中心村,提高农村居民点人口集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和居民点的生活服务功能,是农村居民点发展的必然趋势.区位选择是中心村规划的基础和重要内容,采取AHP法,结合具体的实证研究对象--湖北省鄂州市.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研究确定其中52个行政村纳入中心村建设试点区,并对其它行政村的发展前景也作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心村的区位选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9.
中心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科学地选择中心村,优化中心村的空间布局,是中心村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问题。该文由微观分析入手,运用基于熵技术的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别建立了两套丘陵低山区中心村空间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铜梁县蒲吕镇的数据,基于这两种方法分别提出了两套空间布局方案。结果表明,基于熵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的空间布局评价指标体系更符合丘陵低山区的实际情况,运用该指标体系能为丘陵低山区中心村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0.
建设中心村实现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构建新型城乡关系选择的思路和方向。建设中心村有利于把农民利益与市民利益、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城镇建设与农村建设整体谋划、统筹兼顾;有利于坚持产业、设施、科技“三配套”,基地、企业、市场“三统一”,生态、景观、特色“三协调”,土地、劳力、设备“三集约”,公共财玫、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三集聚”,从而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