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6篇
工业经济   12篇
计划管理   113篇
经济学   129篇
综合类   224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26篇
农业经济   43篇
经济概况   31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自由写作是相对于传统的命题写作而言,强调写作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它给予学生在写作中的多方面的自由,体现了极大的开放性,在改变学生写作心态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上有很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共同去解决。  相似文献   
92.
荀笋 《铜陵学院学报》2007,6(3):121-123
主体性教育是体育教学的主题,教育信息化为体育教学开辟新空间,两者协同共建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发展的需要,将为拓宽体育教学途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终身参与体育活动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3.
王立荣 《活力》2006,(2):147-147
在哲学原理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充分发挥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主体性作用,前提是承认并遵循客观规律。人的行动如果违背它,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导致无效或失败的结果。所以,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4.
马南楠 《魅力中国》2011,(1):270-270
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存在诸多观点,争论的实质是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本文试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理论入手,重点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彰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反思与建构。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是客体性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主体性的客体。  相似文献   
95.
李卫国 《市场论坛》2004,(12):38-40
经济人的定位是市场经济的理论前提,经济人的主体性是主要是指经济人在经济活动方面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经济人主体性的正确发挥要受到来自客体、伦理道路、法律规范、经济规律、思想观念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针对影响经济人主体性正确发挥的几个因素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6.
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一种主体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 ,不少中国学者陆续反思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及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学科意义上、学科间意义上以及空间政治意义上审视 (中国 )国际关系理论的主体性问题 ,并重点考察了理论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漂移 ,从而试图为我们透视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及其发展提供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97.
当前,高职学生厌学、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偏差.而学生自律意识淡薄是其重要原因,也是一直没有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加强自律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已是高职院校健全学生人格、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8.
电视艺术片不仅仅关注湖光山色、名山大川,它更多地关注文化的深沉内涵.电视艺术片的主体性、抒情性、意象性、兼容性、知识性及娱乐性的并存是电视艺术片中最重要审美特征,对于提高电视屏幕的欣赏口味,创造更加灿烂的电视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
主体范畴的定位,哲学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面貌为之一新。世界从本原意义上是统一于物质的,从实践的意义上又同时是统一于人的。物质世界具有辩证的本性,但辩证法的完整形态恰恰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世界。实践不只是与认识相对应的概念,而且是人之为人的基础。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得实践、自由等概念要作新的诠释,价值、人道主义等概念也应恢复其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0.
后现代主义者在颠覆主体后 ,却不能回避主体缺失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中 ,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人的主体性重建的倾向。本文在简要回顾了西方哲学中主体性的发展历史后 ,主要分析了当前在反主体性浪潮中涌动着的这股重建潜流 ,这股潜流主要表现在怀疑论、肯定论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反主体性态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