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提供了方便。传教士来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快速融入中国社会,这是他们能够在华顺利传教的基础,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汉语的学习。对于传教士来讲,汉语学习存在着很大困难。一方面,汉语在语音、语法等方面与英语存在着明显差异;另一方面,传教士最初缺乏能够听懂外语的汉语老师,只能采用自学等方式艰难地进行汉语学习。利玛窦是传教士汉语学习方面的典型代表,记忆之宫的方法在汉语学习方面的应用使得他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可喜的成就。然而,这一方法却始终未能得到当时中国士人的学习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2.
103.
明代隆庆三年(1569)始,一部分外国传教士先后到中国传教兼授医术,编译出版西医、西药著作,如意大利人熊三拔(1575-1620),于1606年来中国,编著《药露法》,讲述西药制造法,可算是传到中国最早的一部西药书籍。
西药从明末清初开始由传教士引进中国,在明朝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药物不下20种,其中有13种录入清朝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关于"氨水"有"昔人蒸鹿角而得之,故英国名氨水为鹿角汁"的记载,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称氨水为“鼻冲水”,“出西洋,舶上带来,不知所制,治外感风寒之症”。1693年,传教士洪若翰曾用南美洲高山地带所产的金鸡纳(又称“金鸡勒”)树皮,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疟疾病,从而得到很大的信任,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被认为是“走达营卫……专捷行气血”的治疟专药。另外先后传入的西药有外科用的刀创水、日精油;治疗风湿病的肉桂油;开胃的檀香油等。 相似文献
104.
105.
基督教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宗教之一。作为外来宗教,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也是历尽坎坷,基督教虽然几次被中国官方政权排斥,但是基督教会始终没有放弃在中国传教的意愿,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后,传教士无法从陆路进入中国,随着航海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的崛起,基督教的传教士再一次踏入中国的土地。在这期间基督教传教士的行为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在封建社会末期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而其原本辉煌灿烂的科学文化也早已陷入故步自封的境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传教士的到来给原本沉闷的中国科学界带来了一丝生气。他们向中国人介绍的西方现代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中国科学的发展,并对之后中国科学的艰难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7.
明稽章作为罗马教廷派驻广州的第一任主教,是鸦片战争后最早来到广州的法籍传教士,他传教的最大特点是极力依靠法国政府扩大天主教在广州及广东省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8.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4):116-121
尽管中国近代Economy、Economics中译名五花八门,数以十计,但最主要的有富国策理财学计学经济学四个,而且它们之间呈现出前后递进的比较清晰的演进路线。其演进过程既受到西方经济学含义演变的外因的影响,也与当时中国移植西方经济学的内因相关。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