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20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5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4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明末清初西方来华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西平 《中国市场》2013,(29):203-204
16世纪中期,随着西方的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东西方文明交流迎来新的契机,自1583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入华以来,具有现代意义的西方科学与文化艺术传入中国,掀起了一轮西学东渐的高潮。本文通过分析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的情况,对这一次西学东渐做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32.
受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怀着对中华悠久文明的敬仰,以及出于发展自身、与新教抗衡之目的,以意大利耶稣会会士利玛窦为代表的基督教士在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在传教期间,他们基于传教现实和教义融合的考虑,“借儒宣教”、“独厚儒学”,成功地促成了中西哲学思想的一次大融合。他们的传教策略与在传统儒学接触中所采取的承认、包容和尊重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中西方文化交流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3.
刘权 《走向世界》2012,(27):24-26
现在中国……比前几年好,风气开了……也修铁路。人常说中国是穷地方,究其实不穷……我们盼望的是中国一年兴旺的一年。90余年前,一个英国浸信会传教士在教外国人学汉语的《官话初阶》一书中,用尚不流畅的白话文如此描述清王朝覆亡后的中国。数年前,他刚刚创办了近代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济南广智院。  相似文献   
34.
近代中国教育在经历新旧体制嬗变的过程中,在华传教士因“基督征服中国”之需,选择教育作为突破口。但他们面临的阻力是中国以科举取仕为核心的旧教育体制和理念,所以“基督化”的首要任务是改革中国旧有教育。而这一任务的首要内容是诊断出中国旧教育顽疾.其次便是开出“根治”这些顽疾“药方”。  相似文献   
35.
徐先知 《新西部(上)》2007,(3X):170-170,207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的交流,既不同于古代的中外文化交魂,也异于近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明末清初的文化交流又称为西学东渐,之所以形成西学东渐这一文化交流情况的原因是有很多方面的,有中国自身的原因,也有西方文化的因素,还有西方传教士的推动。  相似文献   
36.
百年之前,传教士将西方的思潮带到中国。现在他们开始充当绿色“传教士”,在中国布道低碳环保理念。这一次他们选择的窗口是他们国家的驻华大使馆。  相似文献   
37.
当火车从格尔木一路走来,从唐古拉山下来的第一站就是羌塘草原的藏北重镇安多。安多是这一段路途上最为繁华的城镇,海拔4700多米,距拉萨463公里。安多藏语意为“末尾或下部”。历史上曾有江措如瓦、多玛、嗄加、雪钦、雪穹、买玛、扎如和色多8个部落,所以又称安多八部。从地理位置上看,安多是青海进入西藏腹心地区的门户,是西藏与青海贸易交流最为集中的地方。当年,许多从青海入境的外国传教士与探险家,也就是在这一带,被西藏地方政府驱逐出境的。  相似文献   
38.
本文研究了明清之际以郎世宁为代表的西洋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教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文理念和文化艺术.同时,传教士画家在坚持西洋绘画技巧的同时也接受了中国绘画的审美观念,融合了中国水墨画与散点透视的技法,促使了清代宫廷绘画中西合璧新体画风的形成,展示了中西文化的冲击和艺术交流的融合.  相似文献   
39.
中国式AA制     
在德国考察的一天晚上,旅居德国的大学可学来宾馆看我,还带来一位德国朋友,他居然能说汉语;德国朋友专门在中国学过汉语,而且是当年“来华传教士”的后裔,我立刻想到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话题由此展开,“工具”保持沉默,我的同学慷慨陈词:“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正>当政府和军队开始收紧酒消费之后,茅台为代表的酒行业股票大跌,近日,解放军报发文说《不喝酒并不伤感情》,意思是军队不要将喝酒当做拉近关系和感情的一种行为。酒文化好像被认为是中国的古韵之一,但中国的人均酒精消费其实并不高,清朝时的传教士就发现,中国人有酒士但无酒鬼,餐酒传统不显著,酒桌文化很醒目,大家会凑热闹,一起故意将人灌醉。但自己没事吃饭不会抿个小酒。即使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