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9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58篇
财政金融   11131篇
工业经济   1719篇
计划管理   7431篇
经济学   4414篇
综合类   2563篇
运输经济   270篇
旅游经济   40篇
贸易经济   7665篇
农业经济   1310篇
经济概况   5096篇
信息产业经济   37篇
邮电经济   155篇
  2024年   156篇
  2023年   597篇
  2022年   852篇
  2021年   987篇
  2020年   813篇
  2019年   870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712篇
  2016年   924篇
  2015年   1222篇
  2014年   2693篇
  2013年   2620篇
  2012年   3024篇
  2011年   3222篇
  2010年   2710篇
  2009年   2610篇
  2008年   2420篇
  2007年   1980篇
  2006年   1901篇
  2005年   2335篇
  2004年   2185篇
  2003年   2473篇
  2002年   2104篇
  2001年   883篇
  2000年   515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5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93.
94.
2003年是中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1月4日,北京大学“光华新年论坛”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主题:“经济改革与社会信任”,首度提出“社会信任不仅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规则、一种体制、一种载体、一种资本,甚至是一种生产力。”中国经济意欲起航运行,终将绕不过信用问题这块暗礁。浙江省率先把“信用”问题摆上建设开明政府的首要位置,2002年,他们提出了“打造信用浙江”的口号;2003年,浙江省再次锁定了“信用政清”的目标。目前一个建立“诚信政府”的活动正在全国普遍推开,并成为2003年中国大地上的第一波春潮。  相似文献   
95.
从2001年11月起,广东省台山市农村信用社辖属部分镇信用社采用发律师信的形式,开展了一场清收不良贷款的攻坚战,对赖债户震动较大,收到了较好效果,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多管齐下清收不良贷款的新路子。至今年5月底止,该市联社辖属的24个信用社,已有12个社采用发律师信的方式追收陈年欠款,半年时间共发出律师信743封,借款户在场签收731封,收回不良贷款285户,本金124万多元,利息84万元,签订近月内偿还协议186户,计划偿还本息177.3万元。采用此法催收不良贷款比以往发催收贷款通知书催收贷款的效果好,偿还率高两倍以上。  相似文献   
96.
97.
用出口信用保险助企业勇闯国际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各国政府鼓励本国企业出口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出口信用保险,通过保障企业的收汇来扩大出口。据统计,全世界有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出口额每年达到了3000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额占同期出口额的比重法国为40%,英国为37%,荷兰为25%。摩托罗拉、阿尔卡特、LG打入中国市场无一不是借助本国信用保险支持。  相似文献   
98.
海潮 《湖南经济》2002,(11):13-13
金秋时节,记者就政府诚信话题走访了湖南省长沙县代县长黎勇,黎勇县长侃侃而谈,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记: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请谈谈你的看法。 黎:诚信是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几百年的历史中,诚信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会大众,亚当·斯密、马歇尔、韦伯等经济学家未将诚信上升到经济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只有恩格斯揭示了诚信的本质,诚信首先是现代经济规律,其次才表现为伦理性质。首先,诚信是  相似文献   
99.
英国《金融时报》2002年2月25日彼得·马丁的一篇评论谈到了“资本唾手可得时代的终结”,既值得思索,又值得庆幸。我们要思索的是金融业中同其它领域一样,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我们要庆幸的,正如马丁先生所说,是银行的腰杆由于情况的变化,重新硬了起来,有条件再次说“不”了。过去10年全球经济的扩展于一年前终止。在这一漫长时期里,银行一直走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向信用资质很差的借贷者投降,以苟且偷生。由于过分通融的货币政策,信贷唾手可得。债券与商业票据市场繁荣;商业银行惟恐饭碗不保,争先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