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289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38篇
财政金融   12700篇
工业经济   5320篇
计划管理   30557篇
经济学   13517篇
综合类   13568篇
运输经济   1458篇
旅游经济   298篇
贸易经济   20539篇
农业经济   4764篇
经济概况   26129篇
信息产业经济   350篇
邮电经济   394篇
  2024年   283篇
  2023年   1198篇
  2022年   933篇
  2021年   1231篇
  2020年   1145篇
  2019年   1657篇
  2018年   689篇
  2017年   1929篇
  2016年   2450篇
  2015年   3882篇
  2014年   11660篇
  2013年   9365篇
  2012年   9998篇
  2011年   11750篇
  2010年   10848篇
  2009年   10557篇
  2008年   9879篇
  2007年   7787篇
  2006年   7262篇
  2005年   7479篇
  2004年   4234篇
  2003年   3740篇
  2002年   2552篇
  2001年   2389篇
  2000年   2167篇
  1999年   716篇
  1998年   414篇
  1997年   256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257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当今世界种种问题和危机,无不与人文精神的沦丧息息相关。在人文教育相当薄弱的今天,中职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智商不低却学习和生活呈惰性状态的孩子们,如何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教育,让孩子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  相似文献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新时代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在三维视角下,依据维度揭示了二者融合既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理论依据,也有现实的需要作为实践依据;价值维度揭示了二者融合有助于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创业价值取向、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践维度,通过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增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搭建教育实践平台和加强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建设等层面,创新二者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23.
随着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有创新意识的艺术人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同时,传统落后的艺术教学方法也有待改进,推动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制"创新人才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其意义、现状和策略三个方面对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4.
时代与国家的要求亟需创新创业人才,高校肩负着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面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提升的现状,高校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创意思维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训练,提倡个性化教育,有效激发大学生创造力。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
29.
在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的新时代,继续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显著,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卓见成效,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向普及化阶段迈进。但同时存在生源分布失平衡,教育等级分化;学生特长难体现,师教模式单一;教育结构不均衡,职业教育匮乏;优势专业不突出,教育就业失衡等问题。需要进行合理配置生源,适当缩小等级差距;加强专长教育,改革单一模式;调整教育结构,兼顾职业技能;推进教育建设,解决失衡问题的改革与探索。坚持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相似文献   
30.
在民办高校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中,从学生角度来讲,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参与意识,主动参与学校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从参与程度来看,大学生参与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参与范围越来越广泛;从参与式学生管理的效果来看,这种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有利于大学生确立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同时提升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以学生为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