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1227篇
工业经济   358篇
计划管理   1852篇
经济学   1261篇
综合类   346篇
运输经济   139篇
旅游经济   15篇
贸易经济   1041篇
农业经济   1152篇
经济概况   329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7篇
邮电经济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784篇
  2012年   665篇
  2011年   532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882篇
  2007年   813篇
  2006年   1092篇
  2005年   943篇
  2004年   1008篇
  2003年   2323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供给主导型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增大有效供给理应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点选择。中国目前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现象只是问题的表象,而问题的实质却是无效供给过剩,有效供给不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重视突破供给瓶颈,采取相应的突破方略。  相似文献   
102.
非典疫情是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经受的又一次重大冲击,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这种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使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由一季度的9.9%下降至6.7%这一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且更凸显了解决中国经济中业已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紧迫性,使一些长期存在的矛盾显性化.这些问题和矛盾应通过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3.
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进行测算,2002年我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平均分数达到29.1分,位列前100名县域的综合发展指数达到59.8分,与全国县域平均水平相比更显发展活力.位列前10名的最发达县域分别是广东顺德、广东南海、江苏昆山、江苏张家港、江苏江阴、江苏常熟、浙江萧山、浙江绍兴、江苏太仓、江苏吴江.  相似文献   
104.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向 1.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部门在国民经济活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已达1/3左右。根据国际金融公司于2000年进行的一次调查,如果将社会经济部门划分为国有和非国有两大块,则到1998年,国有经济活动总量已降至GDP的38%。如果扣除国家控股的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则国有经济部门、真正的集体和农业部门、私营经济部门等三大块经济活动,将分别占同期GDP的37%、30%、33%。 2.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共同构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经济基  相似文献   
105.
106.
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是一个新鲜事物,其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在实践运作中越来越显著,越来越明确。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差距。思考和寻求对策和措施,为决策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提供参考即是本文的目的和意图。  相似文献   
107.
108.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是全党全国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以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为指导,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按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要求,研究、提出城镇集体经济和联社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9.
或许2001年作为世纪开篇给了中国太多的突破或做出了太多的惊喜,所以“2002”年读起来有种平仄音律的对称,“二○○二”看起来有点像太空符号,甚至有一种视觉上的匀称美。  相似文献   
110.
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线,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这既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