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03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73篇
财政金融   1813篇
工业经济   1014篇
计划管理   6275篇
经济学   3515篇
综合类   1429篇
运输经济   148篇
旅游经济   15篇
贸易经济   2586篇
农业经济   967篇
经济概况   327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8篇
邮电经济   96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501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498篇
  2014年   1145篇
  2013年   1165篇
  2012年   1302篇
  2011年   1366篇
  2010年   1458篇
  2009年   1662篇
  2008年   2301篇
  2007年   1305篇
  2006年   1210篇
  2005年   942篇
  2004年   644篇
  2003年   820篇
  2002年   679篇
  2001年   410篇
  2000年   428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2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赵雨 《理论观察》2022,(10):118-122
劳动关系认定是新业态法律问题中最为核心的问题。由于缺乏明确、有效的判断标准,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陷入僵局。鉴于新业态并没有根本性地颠覆从属性标准的理论根基,因此仍可将从属性标准适用于新业态劳动关系的认定。但是为了避免新业态劳动关系泛化,保障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也应当对从属性标准根据次序和权重进行规范化和体系化的安排,从而生成一套能够有效适用于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的方案。最后将此套方案与目前的用工模式相结合,完成外卖配送员劳动关系认定。  相似文献   
23.
24.
25.
吴萍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1):38-40,222
科学发展观向我们提出了对生产力要素再认识的要求;系统论向我们揭示了劳动产品也是生产力的要素;抓经济发展要以生产力中的劳动产品要素作为出发点和归属,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6.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过渡到人脑。"在人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农业劳动和农业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进入工业文明后,农业对于保持本民族特色、传承本国文化传统,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27.
加强青年劳动教育有着深刻的现实价值,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工业强国建设。推进青年劳动教育需从优化课堂、深入实践、营造良好劳动环境三方面来展开,切实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8.
29.
分别引入标准消费人变量和非劳动年龄人口变量的消费函数及改进后的消费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非劳动年龄人口变量与代表居民消费的被解释变量呈显著负相关,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劳动年龄人口的社会抚养压力增大和非劳动年龄人口消费能力的稳定性可能是抑制湖南消费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陈春花 《IT经理世界》2010,(16):108-108
如何重新认识经济增长的来源,是目前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知道,经济增长率=劳动投入的贡献+资本投入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TFP)。30年来,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劳动力所带来的竞争力帮助中国企业获得了世界分工的机会。最近10年来,资本投入的贡献也开始显现出来,借助于资本的力量,中国企业也具有了进入市场的机会。所谓全要素生产率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可是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只关注了规模这个要素,在效率和技术方面,我们却有着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