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7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41篇
财政金融   1626篇
工业经济   4986篇
计划管理   3352篇
经济学   3146篇
综合类   929篇
运输经济   126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3447篇
农业经济   722篇
经济概况   3900篇
信息产业经济   42篇
邮电经济   24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688篇
  2014年   1834篇
  2013年   1591篇
  2012年   2104篇
  2011年   2233篇
  2010年   1969篇
  2009年   1919篇
  2008年   1998篇
  2007年   1374篇
  2006年   1187篇
  2005年   1078篇
  2004年   681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51.
应用Refined 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对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主导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内部尤其是工业部门能源强度的下降是1980~2005年总能源强度显著改进的主因,但是由于存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特征,产业结构变动无法从整体上对能源强度改进产生积极的影响。计量检验结果也显示,重工业比重的上升对分解模型所分析的强度效应以及总能源强度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也是2001~2004年能源强度出现反弹的诱因。  相似文献   
952.
在能源供给不足和能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制造业能源替代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用劳动替代能源空间较大。通过能源价格上升实现节能降耗的空间较大,但会对制造业中各分部门的资本存量和就业需求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53.
利用SWOT方法从政策、市场、技术、社会等层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可再生能源定价的各种因素,测算出我们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减少CO2的排放量,并着重研究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环境经济影响。在参考国外可再生能源发电对CO2排放量贡献和国内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基础上,采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测算出中国可再生能源在高、中、低发展目标水平下的CO2排放减少量。采用可计算的一般可均衡(CGE)模型测算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宏观经济影响: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中国GDP产生负向影响,但冲击并不大;另一方面,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显著减少CO2和SO2的排放,有利于降低单位GDP能耗。分析中国可再生能源定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中国政府现阶段的可再生能源定价的政策选择,最后就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定价和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4.
中国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市场化各个方面都对能源效率产生影响。本文旨在探求中国市场化进程与能源效率之间的空间关联机制。长期以来,经济学界假设空间是均质的,往往忽视空间异质性问题。事实上,中国区域范围内能源效率和市场化水平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差异性非常显著。纳入空间效应建立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中国市场化与能源效率的空间关联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空间自相关),中国市场化与能源效率存在较强的空间交互关联机制,地理邻近的省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途径明显地改善邻近地区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955.
基于中国1985—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将能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引入D-S形式的总量生产函数,利用扩展了的内生增长模型,实证检验不同专利活动对能源及劳动产出弹性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专利活动特别是发明专利对劳动力的产出弹性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专利活动对我国能源产出弹性的整体贡献较小,专利活动对能源产出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用新型专利上,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对能源产出弹性的提升没有发挥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56.
基于我国1995-2007年的28个省际面板数据,对GDP、能源消费品种、资本、劳动力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并通过建立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分区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整体来看,能源消费品种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从区域角度来看,东、西部地区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而中部地区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957.
该文运用面板协整和基于面板的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各省能源消费与GDP进行了分区域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短期来看,各区域存在能源消费与GDP的双向因果关系,就长期而言,只存在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单项因果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东部调整到均衡状态的速度最快,其次是西部,中部最慢。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市,GDP对能源消费的初始依赖越强,单位GDP能耗的初始水平越低。因此,建议中、西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工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附加值、低能耗的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958.
介绍了日本能源供需总量和结构状况,得出:1990年—2010年财政年度,民生部门和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耗是拉动日本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日本能源结构中,石油所占比重在下降,煤炭、天然气占比在上升,核能占比在11%左右,水电和可再生能源占比较小。其次,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节能政策、新能源开发、能源市场化改革、能源外交等方面阐释了日本能源政策的演变。最后,整理出日本能源政策演变对我国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59.
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性的能源危机也催生了电力行业对新能源的需求,随着用户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电力供应可靠性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分布式发电技术成为了电力工业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分布式发电和大电网的结合,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分布式发电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960.
各国政府低碳政策的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经济学家》2009年12月的一篇低碳经济专题报告《好政策、坏政策》,对各国相关能源政策的效率及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以期绿色能源政策真正能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麦肯锡公司称,要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要求,具体实施方案的1/3可使企业降低成本,其余2/3还要靠企业大力投资清洁技术来实现,这只能依靠政府的激励政策实现。从当前各国普遍实施的法规、碳排放价格和补贴三大类政策手段看,其作用和效益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