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0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贸易经济   19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54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郭学东  柴祥德 《魅力中国》2010,(3X):120-120
<正>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32.
古诗词教学是学生品味民族文化内化高尚情怀的重要途径,而借景抒情类诗词是学生最易理解,最能直接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类型.古诗词鉴赏也是中高考语文的必考题,而其中多考查借景抒情类的诗词.所以,如果把借景抒情类诗词进行汇编,分类整理,划分主题后再教学,将大大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准确性,提高其语文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33.
朱海娥 《商》2013,(10):272-272
在中职语文中,古典诗词占有不少的分量。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古典诗词学习的兴趣不是很大。由于古典诗词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所以,就这一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分析一下引导学生提高鉴赏古诗词能力的方法,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4.
浅谈古诗词在旅游业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词旅游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文化形式,它将古诗词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不仅获得身心的放松,而且受到古诗词文化的熏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古诗词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应与旅游市场的需求相适应;同时也可将古诗词的特色文化运用于古诗词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促销等一系列的市场运作中,使得古诗词旅游更具魅力,更具吸引力,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35.
高职高专人文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是方方面,形式是多种多样。其中,古诗词鉴赏应是其重要而有效的内容与形式。成功运用古诗鉴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目前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古诗词鉴赏在高职高专人文教育中的地位;二是古诗词鉴赏在高职高专人文教育中的作用。笔者将就这两个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6.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凡事都讲求内敛、含蓄。含蓄淡雅成了从古至今诗人墨客公认的美的代表。含蓄美,已然成为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审美原则。含蓄是一种修养,一种情趣,一种韵味。译者如何去体味,如何在翻译中再现原诗的含蓄美是一大难题,而从诗词的意境分析中探讨含蓄美的传译之道不但具有新意,且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原作的思想。  相似文献   
37.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诗人常在古诗词中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许多古诗词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和诠释恰如其分。诵读古诗不仅能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之美感,陶冶情操,还能领会到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和自然知识,增添生活情趣,别有一番风味。  相似文献   
38.
古诗词运用于广告文案由来已久。从古诗词的传播优势出发,描述了广告文案中引用诗词的三种主要形式,并指出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运用的意义,在广告文案日趋个性化的今天,深入探讨恰当运用古诗词的策略。  相似文献   
39.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直是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阅读古诗词,从而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美,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教师引导学生在读诗词的过程中,去努力地感受美、发现美、品味美,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操。  相似文献   
40.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丰富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其教学方法显示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教太深的内容,只能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学习的动力。小学古诗教学尤为突出,笔者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