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1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68篇
工业经济   142篇
计划管理   477篇
经济学   307篇
综合类   628篇
运输经济   7篇
旅游经济   17篇
贸易经济   701篇
农业经济   37篇
经济概况   964篇
信息产业经济   5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的迷失从根子上说是有些中国作家和艺术家社会背叛的结果,从美学上说,不但是席勒当年所批判的恶劣倾向的沉渣泛起,而且消解了人对自己的尊严的捍卫和对自由的追求。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的重建就是要求中国作家和艺术家精神寻根,按照美的规律创造。  相似文献   
22.
唐代三种不同文化内涵的小说观念共同影响作用着唐代的小说创作。儒家小说观主导着小说的创作思维走向,史家小说观影响着小说创作的外在形式并提高了小说的地位,文家小说观最终内在地引领着小说走向文学的审美和取得文体的独立。  相似文献   
23.
文学课教学中的审美人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其终极目标不在于培养审美兴趣与审美能力,而在于培养审美人生观。这与文学自身的特性及文学鉴赏的要求有关。在文学课教学中落实审美人生教育应抓住作品的生命意识,强化情感体验,将审美与育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4.
本文着重分析了高校审美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力、审美情趣、完善人格方面的功能性作用,提出了高校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5.
王维在诗歌创作时对自然音响进行严格的艺术加工,融情入声,通过自然音响传达盛盛唐时代气息。王维对于发展古典诗歌表现自然音响的艺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6.
绘画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认识及审美表达的结果。其创造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客观现实是艺术表现的基础性和源泉,画家主观因素为创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绘画中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而绘画主体的主观因素中,画家对画面构成形式感的高低,及情感的表达、审美观念和差异、个人修养的高低、社会阅历的深浅等几个方面都成为创造的重要方面。而这几个方面的创造性最终形成艺术家独特的绘画风格,也是艺术家作品中最具有感染力创造结果。  相似文献   
27.
论魏晋六朝赋之用典及其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用典故是魏晋六朝骈文的一个突出特征,作为这一时期骈文的分支之一——魏晋六朝辞赋,其用典的特征不但自有其渊源,而且在当时文人手中极大地丰富、完善起来,从而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奠立了一种古雅的审美类型,对诗歌等文学体裁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社火溯源     
社火,亦名社伙。有的则称谓射虎、芯子、花杆、抬阁、摆故事等,是华夏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丰厚遗产。社火,生发于劳动实践,扎根于人民群众,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屡经民间艺术家们的雕琢、锤炼与再创造,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群众性的且具有特殊风采的广场艺术。  相似文献   
29.
浅谈多学科院校的艺术专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正朝着文理结合、技术与人文并重和多学科、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结合目前多学科性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人群特点、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存在的问题及现状,从艺术与人文结合、艺术与审美教育结合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0.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广告在现代生活中意义变得愈发重要。广告对生活进行了全方位的渗透,在消费的生活求购、企业品牌营造及精神审美的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化成为一种资本的表象,据此,本试从商品性和审美性来分析广告的化意义,并认识广告的商品性是消费化身份的体现,其审美性是消费在情感上的满足,这两种满足在消费社会中更多凸显的是化意义上的,商品的实用性只是其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