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9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45篇
经济学   32篇
综合类   17篇
旅游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61篇
农业经济   18篇
经济概况   80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章利用梅州不同县市的12个乡镇510位农村妇女的调查资料,就近百年来客家乡村妇女经济地位变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百年来客家乡村妇女经济地位的变迁与农村工业化发展具有同向性;客家乡村妇女经济地位变迁要受到其内在属性和外在变量等因素的制约,其中客家乡村妇女内在所受教育程度和外在就业方式的改变是决定其经济地位变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舞蹈以身体舞姿作为表达的符号传达出内在的情感。相同的舞蹈动作姿势由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有着语境的差异性。而最能成为梅州客家民俗舞蹈符号代表的,不是那些与中原民俗舞蹈有着同样的动作姿势,而是从这些相似动作中透射出来的"客家精神"。  相似文献   
13.
"幸福客家"作为一种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简称NHI)发展取向的执政理念,它要求把人的幸福置于经济发展之上,以民众的幸福感作为施政的依据和前提,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幸福客家"还在推动两岸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值得认真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广府商人、潮汕商人与客家商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府商人、潮汕商人及客家商人是粤商最主要的三个分支,他们来源、分布不同,个性、特征、发展阶段各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营理念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海峡两岸客家人血浓于水,同属中华民族大家庭.今天,两岸客家人更应该在新时代和解、和平的良性气氛下,主动掌握契机,建构一个集体互动交流的平台,共同努力,多做有利两岸交流、和平的好事,在联谊中培养友情和亲情,在交流中掌握互动和契机,在研讨中互相激荡理念与构想,营造环境,给两岸人民带来福祉,带来和平幸福.  相似文献   
17.
贺州客家风情浓郁,客家文化丰富多彩。贺州与台湾客家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随着桂台经贸交流合作的发展,两地客家文化旅游合作大有可为。贺州以客家文化为纽带,采取打造桂台客家文化旅游示范区、整合旅游资源、增加景区吸引力、拓宽合作领域、创新营销策略、培养人才等措施,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打响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8.
陶长江  郭凌  林瑶 《旅游学刊》2016,(10):97-107
关注旅游发展下客家妇女地位变迁状况,有益于深化旅游对东道主女性影响研究和客家文化变迁研究。以四川龙泉洛带古镇为例,采取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法,综合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探究旅游发展下洛带古镇客家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变迁状态、变迁特点和变迁原因。研究表明,旅游发展影响洛带客家妇女地位变迁;旅游对洛带客家妇女家庭地位变迁影响强度大于社会地位变迁,且更易于被感知;旅游参与方式对洛带客家妇女地位变迁程度无明显影响;旅游影响洛带客家妇女地位变迁的原因集中表现在生计、自由空间和家庭分工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罗满清 《魅力中国》2014,(12):54-54
随着群众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生活,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连城拳不仅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民系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更是连城人民喜爱的一项武术健身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学习连城拳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连城拳的传承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连城拳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推广有较大的潜力,既必要又可行,而且还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江卫红  张仙玉 《魅力中国》2014,(22):106-107
四堡乡位于连城县最北部,地处客家聚居地连城、长汀、清流、宁化的交界处,是客家祖地之一,据马氏、邹氏族谱记载,四堡的先民,本是自唐末、宋代从中原南迁福建汀州四堡的客家人,拥有客家风俗习惯。四堡又是我国明清时期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凭借辉煌的文化之功,跻身历史文化名乡之列,遍布马屋、雾阁的书坊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