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19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237篇
经济学   213篇
综合类   58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51篇
农业经济   396篇
经济概况   837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41.
《江苏农村经济》2010,(5):71-72
<正>各有关单位:2009年"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实施以来,全省34家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尤其是江苏农业网"科技强农富民工程"专栏、《江苏农村经济》、《江苏农林工作简报》、江苏教育电视台"走进  相似文献   
942.
漓渚镇为半山区镇,位于鉴湖水系源头,距绍兴市区12公里,离县城柯桥18公里,是绍兴县西南部古老而繁华的历史名镇。区域面积36.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2006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9.5亿元,完成工业销售38.4亿元,  相似文献   
943.
研究魏源的论著很多。曹健华教授、黄建军博士主蝙并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魏源思想纵横谈〉拓展了魏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对魏源的语言文学思想、新闻思想、政治思想、中西文化比较、文献史料、哲学和教育思想以及富民思想、商品经济思想和发展民营企业思想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挖掘、探讨,对魏源研究有着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44.
范庄村立足自身实际,着眼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致富,走发展循环经济的兴村富民之路,为那些同范庄条件相类似的乡村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945.
詹强 《浙江经济》2011,(4):25-26
开局之年,金华将重点抓好调整结构促转型、完善机制抓统筹、加大投入惠民生等四方面工作2011年,金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和富民强市、社会和谐的根本目的,重点抓好调整结构促转型、完善机制抓统筹、加大投入惠民生、深化改革增活力四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46.
<正>近日,面向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开展扶贫支教、帮困助学、关爱教师等工作的云南教育基金会第二轮"支教助学工程"在昆明启动。围绕《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云南教育基金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启动和实施了"兴边富民‘解读书难'工程"、资助贫困学子、培训教师等一系列公益性活动,实现了年度收入和公益支出双双超千万元和总资产每年增加一百万元的持续发展。在边境一  相似文献   
947.
袜业已成为诸暨市大唐镇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2007年全镇实现GDP45亿元,工业产值31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1589元,在全国千强镇中位列第12位。但同时,袜业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的状况还未从根本上改变,现阶段正面临着资源要素、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大唐袜业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时期,如果不及时发展总部经济,  相似文献   
948.
这些杰出经济人物,就是当代湖南惟楚有材的写照,他们将再次向世人展示,湖南人不仅能打仗,而且也能搞经济、办企业  相似文献   
949.
今年以来,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严格按照江苏省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示范县考评标准,结合街道“阳光村居”工程的实施,提出了“三资三化”管理的目标要求、工作重点、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50.
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经济建设是基础。要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主题,紧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基础保障、产业支撑、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制度保证体系,努力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