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51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36篇
财政金融   2396篇
工业经济   919篇
计划管理   3292篇
经济学   2299篇
综合类   1223篇
运输经济   86篇
旅游经济   67篇
贸易经济   5428篇
农业经济   776篇
经济概况   2287篇
信息产业经济   211篇
邮电经济   323篇
  2024年   913篇
  2023年   2767篇
  2022年   2210篇
  2021年   1644篇
  2020年   769篇
  2019年   401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1032篇
  2013年   947篇
  2012年   1043篇
  2011年   1088篇
  2010年   827篇
  2009年   714篇
  2008年   854篇
  2007年   536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616篇
  2004年   429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生产要素供给新方式的出现是数字经济资本深化的标志.生产要素供给新方式是指由平台进行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中小企业多次复用,提供数据生产要素以作为通用性资产.创造生产要素供给新方式的核心是按市场化原则促进生产资料共享.生产要素供给新方式以平台崛起为标志,目前在实践中已影响全国一半以上(56%)的企业,正以不亚于当年农村改革、乡镇企业的势头迅猛兴起,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潮头,是互联网经济前沿的最具标志性现象.本文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以通用性资产为核心的生产要素供给新方式在倍增新动能、增进社会财富、优化财富分配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及相应的理论机理,并提出一个全新的设想:建立完善的与数据复用性相适应的产权机制,使生产关系适应数据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992.
本文运用2013—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看,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从各区域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西部受影响程度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这种影响还具有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在门槛临界值前后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进一步从空间角度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皆显著.本文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居民消费水平稳定增长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93.
张晴  于津平 《财经研究》2021,47(9):93-107
数字化浪潮驱动着全球价值链重构,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后发赶超的绝佳契机;然而,在跨国公司阻截、逆全球化思潮与突发公共事件导致全球价值链断裂与科技脱钩风险加剧的背景下,无视数字投入的来源差异而笼统地关注数字化的贸易所得效应难免出现结论偏误.文章基于WIOD投入产出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进出口数据库,识别数字投入的国家属性,检验了依赖不同来源的投入数字化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以出口国内附加值率EDVAR表征)的微观效应.研究发现:(1)国内来源的数字投入对企业EDVAR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国外来源的数字投入对企业EDVAR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投入数字化通过成本加成与创新渠道作用于企业EDVAR,且依赖不同来源的投入数字化在各渠道下表现迥异.(3)数字贸易壁垒进一步加剧了国外数字投入对企业EDVAR的抑制作用.文章研究结论为我国制造业走出自主可控的数字化之路和实现高附加值创造的弯道超越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王小洁  聂文洁  刘鹏程 《财经研究》2021,47(10):110-124
探究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助力人口转变升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文章置身中国具体情境,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GSS2017),从信息成本视角和家庭代际视角两个维度考察互联网使用对个体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的个体,其生育意愿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已育史对于互联网使用频率影响个体再育意愿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对于已育个体而言,上网频率越高对再育意愿的抑制作用越加显著;代际数字鸿沟对于互联网使用频率影响个体生育意愿也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当子代和父辈存在较大的代际数字鸿沟时,对于互联网使用频繁的个体,父辈沿袭下来的传统育儿经验和子代通过网络获取的育儿知识相冲突可能会引致更多的家庭矛盾,进而抑制个体生育意愿.反之,当代际数字鸿沟较小时,互联网使用频率对个体生育意愿的抑制效应亦有所减弱.文章的发现对于提升个体生育意愿以及生育率的研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5.
运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省级层面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在不同区域基础上引入产业结构异质性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差异化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区域来看,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东、中、西部各个区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均能够比较显著地提升创业水平.从产业结构异质性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在东部与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省份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省份的影响更为显著.从机制分析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影响创业水平.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支持作用;从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提升区域之间的资源整合力度;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强化其对创业水平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96.
明晰旅游产业效率锁定的成因并助力其效率提升,对于新时期实现我国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规模报酬递增、转换成本偏高与认知局限强化了旅游产业对现行技术与制度体系的路径依赖.而数字技术则恰好能够为我国旅游产业效率提升提供有效的解决路径:数字技术可以拓展旅游市场的认知边界,创造全新的旅游应用场景,并在旅游产业内部形成一条更具优势的技术轨道.同时,数字技术"链接、集聚、赋能"的技术特性也将引致我国旅游产业实现去中心化、平台化和柔性化的全新组织结构.在这种开放竞合的关系下,我国旅游产业将最终实现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的全面提升.同时,我国还需要从人才培养、市场机制和智能化意识建设等方面加强管理,从而为旅游产业的效率提升扫除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997.
数据要素市场化是数字经济的新现象,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新问题.数据是数字技术的基础,也是数字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细胞”.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体现了生产要素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数据要素市场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数据要素作为数据资产,既是过去劳动产品,也是生产投入和生产成本.数据赋能产业是数据应用的特殊功能.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要求加快数据标准化制定、健全数据评估和定价机制、拓展数据市场交易平台、优化数据资源配置、完善数据交易系统.数据要素市场健康运行需要加快数据要素市场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98.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基于文本分析方法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07-2019年数据,借助爬虫技术归集企业年报中的"数字化转型"关键词,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其渠道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价值水平.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价值水平都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但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这种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高科技企业-非高科技企业"的价值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于其中的高科技企业而言,这种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从渠道机制检验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强要素配置水平并对风险具有更强的可控力,这些因素的改善,都有助于企业价值水平的增加.  相似文献   
999.
徐媛媛  龚伟林  魏钢 《时代经贸》2011,(20):130-131
本文基于调查研究重庆市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状况,发现重庆市数字创意产业存在产业规模偏小、人才匮乏、产业聚集性较弱、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数字创意产品创新、竞争与合作统一的产业集群战略、人才培养及引进、制度创新、拓展资本市场和完善投融资体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从城乡数字鸿沟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陕西城乡数字鸿沟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来探讨陕西城乡数字鸿沟的成因.结果表明,陕西城乡数字鸿沟主要表现在传统信息工具和新兴信息工具两方面,导致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农村居民信息技术使用技能低,间接原因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