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47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75篇
经济学   24篇
综合类   26篇
运输经济   12篇
贸易经济   29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3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一、审计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要求及基本原则审计自由裁量权是指在法律、行政法规赋予审计机关权力的范围和幅度内,对涉及行政处理处罚及其他行政事宜所采取的自行判断、选择和决定,最后作出合法、公正、合理、适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审计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审计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赋予的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外部  相似文献   
82.
陈兵 《魅力中国》2010,(35):172-172
使用盗窃是指行为人以非法临时使用为目的,秘密窃取并使用他人贵重或特殊物品,使用后加以归还的行为。使用盗窃行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些使用盗窃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具有可罚性,敌应将其纳入刑法立法的规制范围。设定专门的使用盗窃罪,并配置合适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83.
李卫东 《魅力中国》2010,(3X):237-237
<正>我国《刑法》规定了20余种滥用职权犯罪,但纵观这些滥用职权犯罪规定,有一个明显的立法缺陷,就是其犯罪主体均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不包括国家机关,也就是说我国刑法未规定单位滥用职权犯罪。这与打击单位滥用职权导致公共财产、国家  相似文献   
84.
周明治 《魅力中国》2009,(11):16-16
新《水污染防治法》的颁布和实施,解决了长期制约环境监察执法的行政强制权缺位问题,有利于限制违法者的违法行为。尤其是"行政拘留"和"双罚制"作为环境执法手段在新法中的适用,则既是对现行环境保护立法的突破,又是对我国现行  相似文献   
85.
投入50亿元以奖代罚治理六省市大气污染的绩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经济利益与环保压力、防治与排污之间的博弈,影响着大气污染治理的绩效.过去的环保政策和治理行为表明:逐利博弈下,环保治理“罚”得很困窘,防治污染的效果不大.只有设计出多重激励下的“奖”励政策,才会产生很好的大气污染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86.
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法治历程经历了两次深刻的转变:一是从法制向法治的转变。二是从依法治国向法治中国的迈进。在实践层面,法治中国是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升级。法治中国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依法治国、依法执行和依法行政。法治中国的外延包括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法治中国从逻辑上包含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两大要素,政府即包含在国  相似文献   
87.
艾甜甜 《改革与开放》2011,(12):193-194
周朝建立后,对夏商神权法思想加以继承并改造。周公提出了"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的天命观,并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以维护王业久远,最终构建了其"敬天"、"明德"、"保民"相结合的法律思想体系。周公的法思想对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代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8.
经济犯罪的概念,一般认为是由英国学者希尔于1872年首先使用的,1932年德国的林德曼提出,经济犯罪是一种侵犯国家整体经济及其重要部门与制度的可罚性行为,此后,美国学者萨瑟兰扩大了经济犯罪的主体为白领犯罪即职业犯罪的概念.  相似文献   
89.
刘琳瑜 《黑河学刊》2007,(2):94-95,98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行政法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我国行政法的具体规范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该原则,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4条中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根据该规定,并结合我国行政处罚的实际需要和立法者的原意,可以判定在我国“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罚”仅指罚款。对这一问题的清晰认识有助于行政处罚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