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1篇
财政金融   4228篇
工业经济   222篇
计划管理   1271篇
经济学   1526篇
综合类   586篇
运输经济   18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1584篇
农业经济   215篇
经济概况   1022篇
信息产业经济   6篇
邮电经济   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731篇
  2013年   763篇
  2012年   900篇
  2011年   1185篇
  2010年   830篇
  2009年   940篇
  2008年   1221篇
  2007年   812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作为全球最大以及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市场,美国国债市场近年来有所增多的流动性“闪崩”事件广受关注。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诱发因素的不同,流动性“闪崩”后国债市场的恢复速度呈现明显差异,整体上对经济基本面的冲击程度越大,国债流动性的恢复速度越慢。  相似文献   
82.
季红 《经济导刊》2007,(9):14-25
"流动性过剩","钱太多了",这已经成为时下全球性的时髦话题,"流动性"这一专有金融学名词最早出现于宏观经济学奠基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凯恩斯经典之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之中,如今这一携带浓重学术味道的名词在中国舆论中被广泛使用,已经走进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中国政府官员和普通百姓的共同关注,而消除和减少流动性过剩成为时下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83.
从京东方负债扩张看我国的杠杆收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上世纪80年代风靡美国的杠杆收购方式以其巨大的溢价空间和较高的财务、经营风险引起理论学者的研究和实践人士的青睐。我国现阶段,实行杠杆收购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和广阔的空间,但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法律不完善、资本市场弱式化、投资银行不发达、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  相似文献   
84.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最近,学术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议论颇多,议论的焦点是银行的流动性过剩及由此引发的种种后果.本文基于既往研究中值得深思的四个问题,从商业银行超额储备构成出发对流动性过剩的内涵、判断标准及影响因素进行界定,以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成因的微观视角管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解决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并无必然的直接联系,并针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不同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5.
论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实施了凯恩斯主义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以扩大内需,应对当时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应当肯定的是,这一政策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其预期效果也不尽理想。如何看待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实践是一个具有高度宏观意义的议题。  相似文献   
86.
本文针对目前保险公司上市的热潮,阐述了上市给保险公司经营带来的效益是双重的,既给保险公司带来的融资、资本运营方面的收益,也带来了股价波动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以及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87.
于阳  李怀祖 《经济管理》2005,(22):68-74
金融理论界对规模溢价与价值溢价现象的困惑与争论由来已久,对上述现象的理论解释可以归纳为传统范式与行为范式。前者认为,溢价是对高风险的补偿,后者则认为,溢价源是对过度反应的纠正。为了弄清溢价形成的真正原因,本文对1993——2003年中国深沪A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A股市场存在规模与价值溢价现象,但上述两种范式的解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借鉴展望理论的参照依赖原理,提出相对盈利的概念,并对溢价现象予以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88.
马国平  周云 《经济师》2002,(7):132-133
文章分析了债券发行及购买的本质。阐述了折价、溢价及其摊销的数学机理 ;通过对本金及其利息的分解 ,进一步说明了债券溢价、折价发行的性质及其会计处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9.
是什么引起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石凯 《经济导刊》2007,(11):67-69
2007年8月,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全面爆发,美国道琼斯和纳斯达克指数大幅下挫,并引发全球股市的强烈震荡,到目前为止,危机已经造成美国多家住房抵押贷款机构陷入严重财务危机而宣布破产或濒临破产,危机还殃及许多全球知名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使它们陷入流动性困难.可以断言,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远未结束,随时有可能进一步发酵,殃及美国乃至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90.
如何防范企业并购中协同效应的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银华 《经济师》2004,(6):17-18
协同效应是两个企业合并后的价值大于单个企业的价值之和的一种经济现象。它是并购方所普遍期盼的 ,并购方常常愿为这种购买支付溢价。协同效应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 ,包括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并购前的审慎调查、合理出价以及并购后的整合等。但多数并购实例并不像预先所设想的那样产生所谓协同效应。一旦出现并购决策失误 ,导致并购方陷入困境 ,应采取果断措施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