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9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2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了优越的生存条件。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经营成效的好坏关系到国有资产能否保值增值,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在日益完善的市场制度前面,煤机行业的竞争升温迅速,由原先的"粗放型"竞争,逐渐走向了数据化、系统化、专业化为特点的"精细型"竞赛。煤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洪流中占据一席之地,有必要做好管理工作,特别要走"精细化管理"之路。本文在简要分析精细化管理基础上,从煤机企业生产管理角度分析了精细化管理实施中的不足,并论述了煤机企业立足于精细化管理所能获得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2.
Walid  L.  Petiri  编译万黎 《工业会计》2011,(12):91-91
说到寿险,有人就会联想到悲剧和·死亡。其实相反,寿险是生命的支撑,没有它,一个温馨的家庭会因为经济支柱的突然离去而阴云密布,原本的生活方式得不到延续,甚至基本的生存条件都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13.
我们沙镇溪镇地处鄂西山区,土地贫脊、生存条件恶劣.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项目的加大投入,各个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项目资金管理也就成为财政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物业服务的对象是业主,所管理的对象是业主基本的生存条件——物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基本利益,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尽管近几年来行业在迅速发展,但一方面由于行业尚不成熟,运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管理,另一方面是人们对行业的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5.
胡大清 《老区建设》2013,(19):41-42
青原区地处江西中部,吉安东部,境内富水河、泷江交汇入赣江。全区幅员914.62平方公里,辖6镇1乡l场2个街道,总人口22万,其中农业人口16.96万人,耕地总面积24.3万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约1.4亩。“十二五”期间,有省级扶持贫困村25个,贫困人口13526人,以及处于生存条件恶劣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亟待搬迁移民贫困群众3000多人。  相似文献   
16.
三个误区与量化目标工程总承包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它在国外有很适宜的生存条件,能发挥自身的优势,但引进国内,尚没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它的优势可能变成劣势,需要有一个"洋为中用",培育、转换、循序渐进的过程。澄清三个误区。一是不能认为所有工程项目都适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这个时代给人一种错误的幻觉,好像艺术家是明星般让人艳羡的职业:觥筹交错的奢华酒会、与精英为伍、引领时尚的前沿……而这一切都是假象。艺术家是用前半生的困苦挣扎作为筹码与虚无赌博的人。大多数知名艺术家在年轻时都在艰苦的生存条件下磨砺技艺,在中年以后生  相似文献   
18.
在公众认知中,"富可敌国"的广东似乎已远离"贫困",但辉煌的表象遮蔽了外界包括广东人的眼睛。日前"穷广东"系列报道频频爆出,激起波澜无数,广东富庶印象为之一变,读者无不慨叹——原来广东很多地方这么穷:教育落后、因病返贫、交通制约、资源开发艰难、生存条件恶劣、老无所依、金融服务滞后……。  相似文献   
19.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破解贫困地区发展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得福  王岩  李爱宗 《发展》2013,(11):62-64
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为尽快解决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温饱、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而采取的扶贫新举措和开展大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内涵是指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具有生存条件的其它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20.
吴衍 《上海房地》2012,(8):59-59
保障房、保障性住房是中国式的术语,其称谓的产生有特定的学科背景和国别的习惯,与其相对应的称谓有新加坡的“公共租房”、日本的“公营住房”和“公用住房”、英国的“市(郡)议会住房”和“合作住房”、美国和瑞典的“公共住房”等。从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的居住权和生存条件来看,这类住房有利于促进居住公平、缩小居住条件差距并维护社会稳定,因而社会学理论称其为保障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