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692篇 |
免费 | 140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458篇 |
工业经济 | 1114篇 |
计划管理 | 6185篇 |
经济学 | 7756篇 |
综合类 | 2469篇 |
运输经济 | 168篇 |
旅游经济 | 151篇 |
贸易经济 | 5591篇 |
农业经济 | 6142篇 |
经济概况 | 7671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88篇 |
邮电经济 | 1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9篇 |
2023年 | 741篇 |
2022年 | 1000篇 |
2021年 | 1337篇 |
2020年 | 964篇 |
2019年 | 1011篇 |
2018年 | 469篇 |
2017年 | 792篇 |
2016年 | 1032篇 |
2015年 | 1553篇 |
2014年 | 3504篇 |
2013年 | 3145篇 |
2012年 | 2775篇 |
2011年 | 3108篇 |
2010年 | 3332篇 |
2009年 | 2807篇 |
2008年 | 2980篇 |
2007年 | 2067篇 |
2006年 | 1645篇 |
2005年 | 1350篇 |
2004年 | 883篇 |
2003年 | 882篇 |
2002年 | 602篇 |
2001年 | 572篇 |
2000年 | 382篇 |
1999年 | 134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66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张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1997,(4)
本文站在实施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对我国企业当如何面对竞争激烈的世界生态市场这一问题,就生态商品的基本特征及其开发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3.
西方国家生态税收实践与我国生态税制建设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人类片面强调对自然的单向征服,导致生态环境受损。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特征是效益的公共性和外部性,由此决定了解决此类问题具体涉及两方面的措施,即纠正具有负外部性的经济行为和提供生态公共品。无论是外部效应内在化,还是生态公共品的提供,税收都是重要手段。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生态税收的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生态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104.
105.
生态安全是一个区域进行资源开发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南平位于闽江上游源头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关系到南平市300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从小城市如江西宜春到大城市如上海,全国有100余城市将其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但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各地却刮起一股“人造生态”建设风潮。许多工程只考虑好不好看.有没有气势,没有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了典型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比如,一些城市通过“筑坝拦河”、“挖地造湖”,圈引流经之水打造城市“水景”,不让或少让“肥水流到外人田”。据统计,在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就有16个大中城市完成或计划了“人造水景”。各地对此的投资金额少则数亿元,多则数十亿元。 相似文献
107.
陈大鹏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4,(10):35-38
本文针对对城市化生态作用的片面理解,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环境与发展的辨证关系出发.论述了城市化、工业化对解决陕北荒漠化地区生态问题的积极意义,提出了城乡生态系统耦合作用、生态极等概念以及实施此区域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根据长沙市农村的现实情况提出主要采取两种措施来改变农村的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这种状态:(1)发展生态农业,(2)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此外在这两种主要措施的基础上还可以配合其他措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9.
110.
当代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人与环境的矛盾达到了高潮,现有的经济发展是以高消耗为代价的,缺少把自然生态作为资本形态的思考.随着生态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特别是对生态资源的破坏需要人类用大量的金钱去治理.现在人们必须发展景观绿色消费以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必须保护城市环境、来发展"景观经济"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平衡.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向"景观经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