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23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25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甲午战争爆发后,两江总督刘坤一坚决主战,反对妥协退让,并积极向前线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1894年他被清廷任命为钦差大臣后,更是积极筹措防御,率军血战不休。1895年中日官方开始议和,刘坤一表示坚决反对。更反对割让辽南和台湾。战后,从切亲身体会中得出中国要想不挨打,便只有走国富民强这条路,而要想转弱为强.便须变法用人。  相似文献   
62.
侯玉 《江南论坛》2011,(12):56-58
薛福成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是在甲午战争前由封建士大夫转化而成的资产阶级早期维新者。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薛福成喊出了一系列时代强音,其中对于人才问题,他提出了变革科举、提拔洞达洋务的才杰之士、学习西方文化、发展文化教育、培养专门人才、反对全盘西化的人才培养的系统理论,形成了自己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63.
甲午战后,中国思想界在西学影响下,对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孝观念进行了反思。甲午战后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前,中国思想界对孝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明确了孝观念在近代中国的转型轨迹,探讨了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4.
梁盼 《新财经》2013,(11):98-99
在国家制度的革新中,经济制度往往会首当其冲。制定新的经济政策,从而富国强兵,成了清末新政的突破口。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古老而又封闭的社会经济制度与强行闯入的西方资本主义发生巨大的碰撞。随着一系列抗击西方霸权斗争的失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战败之后,清政府和绝大多数士绅终于开始认真反思中国的制度问题,并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落后的原因,首要的还不在于物质层面,而是制度设计及其背后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65.
吴爽 《东北之窗》2012,(Z2):100-101
《东北之窗》2001年第1期杂志,曾发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陆儒德"海之韵应建一座邓世昌雕像"的文章。时过10年,在2011年"辽海讲坛·大连讲堂"上,又听到了陆教授呼吁"大连勿忘甲午海战"。由此,记者采访了陆儒德,听他畅谈甲午海战、邓世昌与大连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硝烟还没有散尽,江苏丹徒人刘鹗就到北京寻找进身和致富的机会。尽管他因为深通洋务而被当权者看重,而且任职单位也是涉外事务的最高决策机关——总理衙门,但这个职位和它的薪水并不令刘鹗兴奋,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此。  相似文献   
67.
甲午战争使人们不能忘记近代中国的屈辱,使人们不能忘记那些英勇报国的烈士,也使人们不能忘记那个海滨之城。如今的威海,花满街、树成荫、宁静、整洁,沙滩、峭壁、山峰、渔村、渔船……1000多里的海岸线,处处都是风景。或驾车慢行,或骑车,或徒步,放下日常的工作、舒缓心情、随意而行,体味一种来自自然的惬意。在这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被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里,融合了关于度假、美食、购物的一切梦想。  相似文献   
68.
萨苏 《现代班组》2012,(10):54-55
正1895年4月17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在那场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支曾经拥有两艘装甲舰、十余艘巡洋舰、威震东亚的大舰队烟消云散,成为中国近代史、中国海军史上的一大恨事。北洋水师战败后,一部分遗物被当时的日本军人或民间人士作为纪念品带回本国,至今仍有不下百件甲午战争和北洋水师的遗物,残留在日本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69.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9世纪60年代起,一部分官员以“自强”为号召,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洋务运动。然而,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相继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特别是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人造成极大刺激,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维新变法成为朝野共识。  相似文献   
70.
中国自古以来就与朝鲜有着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并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阐述了19世纪末中朝两国贸易从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的发展与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对中朝贸易关系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同时将中日对朝贸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朝贸易从朝贡体系向条约体系转变的过程中,中朝双方贸易有了快速的发展,有利于遏制日本在东亚扩张的速度,对于整个东北亚地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为双方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