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6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39篇
财政金融   1387篇
工业经济   91篇
计划管理   2277篇
经济学   932篇
综合类   466篇
运输经济   15篇
贸易经济   1346篇
农业经济   236篇
经济概况   44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579篇
  2011年   671篇
  2010年   603篇
  2009年   534篇
  2008年   507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一、现金流管理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决策有用性会计目标日渐占领统治地位,盈余管理的盛行,以及现金流量提供信息的客观性,现金流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大量企业破产.原因有很多种,但是留存下来的一小部分企业确有一个共同点——  相似文献   
32.
毛志忠  刘敏 《安徽财会》2002,(10):53-53
  相似文献   
33.
屈文彬  郭强 《会计之友》2007,(12X):34-3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数额巨大,其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对企业的财务业绩影响显著。2006年2月财政部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区别开来,对于研究费用采取费用化的方法,而对开发费用。采用一定条件下的资本化模式。有条件的资本化模式本身具有的灵活性将导致企业的管理层有机会进行盈余管理。本文分析了资本化、费用化、有条件资本化这三种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及三种方式下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34.
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状况是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计量观,利用不良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减值准备占未计资产减值准备前总资产的比重、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营业利润的比值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的比值等指标,对1998-2000年中国深、沪两市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并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上市公司资产反映质量和盈余反映质量进行评价,发现虽然中国上市公司利用偶然性交易操纵盈余的现象较为明显,日.有通过少提资产减值准备这种不易被察觉的操纵盈余手段来增加报告利润或减少报告亏损的倾向,但盈余反映质量的总体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5.
浅议盈余信息披露方式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信息披露存在问题有:不同持续性盈余项目划分不清,盈余信息披露不充分,完善披露方式首先要完善会计准则和项目界定标准,其次对利润表应作相应改进。  相似文献   
36.
37.
38.
郑彦 《天津经济》2005,(6):50-52
盈余管理是经营者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中选择那些使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盈余管理在西方已有20多年的研究历史。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我国会计学术界的关注,笔者在此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9.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防止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就须考虑以下相应的对策:提高资产交易的市场化程度;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完善与资产减值相关的会计准则;加强内部与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40.
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关口,家族制民营企业在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治理结构转型中遭遇了各种障碍。作为企业财务会计政策选择之一的盈余管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本文用实证的态度,从股东权益和制度效能的角度,分析了走向两权分离企业的盈余管理动因、方法及后果;并在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由此产生的制度失效问题,重点对盈余管理对股份合作制企业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激励制度和分配结构安排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