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912篇
工业经济   319篇
计划管理   1513篇
经济学   637篇
综合类   253篇
运输经济   21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947篇
农业经济   97篇
经济概况   621篇
信息产业经济   8篇
邮电经济   1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80篇
  2008年   466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615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浅谈我国管理层收购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锦文 《企业经济》2003,(12):144-145
管理层收购的成功运作,需要有一个健全的法律制度。而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现行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文章在对我国管理层收购所面临的法律环境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从收购主体、融资、收购价格、信息披露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管理层收购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4月14日,国家出台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对于管理层受让国有产权行为的控制是最为严格的。从法律承接的角度来看,正如李荣融主任所指出的那样,是对2003年底出台的两个文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  相似文献   
13.
按定义来讲,目前中国发生的管理层收购,也许很多都是MBIs,而不是MBOs。但这不要紧,我们姑且按照大家的习惯将管理层收购都称之为MBO吧。  相似文献   
14.
政策法规     
《公司》2004,(11):10
  相似文献   
15.
管理层收购:融资和价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管理层收购正成为企业并购活动中的一个热点 ,作为产权改革的手段之一 ,管理层收购在经济转轨时期将发挥一定作用 ,文章拟对管理层收购的融资安排和价格问题做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郝泽华 《民营视界》2005,(11):26-28
近几年,国企改革更加深入,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人、管理层收购、重组合并、破产关闭、整体出售等等,有条不紊、形式多样。许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了国企改革。给国有企业改革增加了许多有生力量。中华茂祥集团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一、会计主体管理层意图的概念 会计主体管理层意图,是指会计主体管理层基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既定的战略规划、经营方式和经营目标以及其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对未来拟实施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的一种打算,该打算主要基于会计主体管理层对未来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简称PE).是指面向特定投资者、通过资金承诺方式募集,对企业进行长期股本投资的基金。基金在投资交易实施过程中通常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具体而言,“私募股权基金”是三层含义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收购与经营者持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企业管理涉及到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经营者的选择;二是对经营者的激励。国外一些公司在选定经理人员后,又让他们持有本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将经营者的利益同公司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地形成对经营者的激励。据此,一些专家及政府官员便提出:在我国国企改革中,要让经营者持股甚至让经营者控股,并以此作为企业改制的突破口。持股经营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理论界及实业界均把经营者持股作为明晰国企产权的主要手段之一。我们认为,经营者持股在很大程度上与管理层收购有类似之处。本文拟从管理层收购角度分析经营者持股问题,期望对我国的经营者持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孙红 《新财富》2007,(3):54-62
双汇管理层很早就试图解决激励问题,“海宇”和“海汇”两公司应运而生:管理层通过“海宇”低价受让双汇的国有股权,通过“海汇”的关联交易获得资金。不过,这种非正常的激励方式不仅影响到“双汇”正常的投融资策略和财务状况,而且在“海汇”被勒令整改和监管层股权激励新政策的压力下,陷人了无法破解的“激励”困局。 作为国际投行当中最负盛名的并购专家之一,高盛极有可能洞悉了双汇面临的这一局面,在与双汇管理层达成激励承诺的默契下,促使管理层先将“海宇”所持有的双汇股权低价向其转让。然后,高盛再用超常的高价竞投双汇集团股权,从而轻松地完成了并购。 无论并购方是国外产业资本还是国资背景,都很难使双汇管理层确信自己的利益会得到合理安排,而以高盛为代表的国外金融资本纯粹追求财务回报、不吝股权激励的特点体现出优势。值得深思的是,正是因历史及制度原因形成的管理层激励缺陷被外资利用作为工具,致使国有优势企业不断“外卖”。[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