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9篇
财政金融   905篇
工业经济   254篇
计划管理   1034篇
经济学   1353篇
综合类   568篇
运输经济   37篇
旅游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1145篇
农业经济   270篇
经济概况   980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邮电经济   1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469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在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村三产融合的背景下,作为对三农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经营主体——农工企业,其纵向整合程度骤增,但实施效果如何,已有文献尚未释疑.本文以A股上市的农工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实施纵向整合战略对其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农工企业实施纵向整合战略能够显著降低其股价崩盘风险;相比实施了"互联网+"的企业,纵向整合战略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在未应用"互联网+"的农工企业中更为显著;抑制非效率投资行为,是农工企业纵向整合战略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一种重要中介路径.本文丰富了企业战略与股价崩盘的研究,为农工企业优化整合价值链和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精准施策及效果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2.
73.
74.
杜莉  王鹏  杜峥平 《经济纵横》2007,(11):40-42
金融规制是政府干预金融市场以保持金融市场稳定的一种制度安排.从现阶段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金融规制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金融抑制的现象.为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政府必须减少干预性金融规制,进一步放松规制,并增加扶持性金融规制政策的供给.  相似文献   
75.
李庆 《经济师》2004,(7):58-59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精神实质和实践纲领。其必要性是由法的普遍性与经济法的自身特征决定的。文章在论述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基础上 ,对目前国内理论界有关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几种主要观点作出揭示和评析。文章认为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表现为适当干预和合理竞争两原则。  相似文献   
76.
美国国家技术标准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技术标准战略的要旨是:以企业协会为主体,以产业界自律、自治为特征,以自愿加入、自由竞争为其运作形式。政府一般并不干预技术标准的制定,也不强制技术标准的执行,仅仅对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民间协会和企业标准进行扶持,帮助其推广并推向国际市场。1.美国国家标准学会———产业界自治的核心机构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是其技术标准最重要的管理者和协调者,也是美国在世界标准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唯一正式代表。但是,这个地位不是由政府指定的,它制定的技术标准也不是由任何国家力量强制执行的。它是…  相似文献   
77.
冯英 《活力》2007,(12):40-40
公证是诚信的维护者,公证代表国家行使公证职能,通过公证手段对经济生活实施必要监督和适度干预,为民商事活动提供法律安全保障。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它明确了公证的各项制度,对公证诚信体系建立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78.
一、参与式发展理论 "参与(Participation)"的概念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到中国来的.9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以及发展援助的管理者则更多的从干预的效率角度来认同"参与"的概念.事实上,"参与"反映的是一种基层群众被赋权的过程,而"参与式发展"则被广泛的理解为在影响人民生活状况的发展过程中,和发展计划项目中的有关决策主体的积极的全面的介入的一种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79.
谢茹 《企业经济》2003,(11):5-8
一、近二十年来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状态及特点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上遵循了世界各国工业化加速阶段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从GDP中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演变看,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由1978年28.1%降为2001年15.2%;第二产业比重在波动中呈U字型变化,从1978年48.2%降至1990年的41.6%再升至2001年51.1%;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由23.7%升至33.6%,并于1985年超过第一产业而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二大产业。从就业结构看,就业总数中第一产业所占份额持续稳定下降,由1978年的70.5%降为2001年的50%,第二、三产业所占份额持续小幅上升,分别…  相似文献   
80.
周春旗 《新经济》2004,(11):83-85
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前,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政府管制是不必要的,市场总是可以自动达到均衡之后,市场的局限性被慢慢地了解,许多经济学家又对政府寄予厚望,期望政府能够纠正市场失灵,挽救福利损失。6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们开始认识到政府同样可能“无效”、“失灵”,重又主张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工具。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管制可以发挥作用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内部性、进入壁垒、垄断、信息不对称、社会不平等,等等。但也有学者认为:管制可能比市场做得更坏而不是更好,不能看到市场有毛病,就简单地认为政府应该去管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