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刘权 《走向世界》2012,(15):72-74
国外学者研究东方文化.有两部著作无法绕过,即半部《红楼梦》和一部《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32.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流露出浓厚的女性意识:肯定女性追求爱情自由;鼓励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支持女性积极争取文化权利。这些都反映出作者开放进步的女性观。但一些作品又反映了作者重视贞节的腐朽态度。蒲松龄的女性观是复杂而矛盾的。  相似文献   
33.
新版电影《画皮》一改以前恐怖片的旧样,呈现给观众一部精关的爱情大片。这不仅符合《聊斋志异》的精神内涵,并且也实现了在内容上的内迁移。它以人与人、人与妖之间的感情为主轴,把人与人之间真切的感情作了突出渲染和剖析,留给了我们无穷的启迪,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4.
聊斋志异》中有数量众多的知己故事。在此类故事中所反映出来的"知己之情"集中、迫切,可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悲士不遇"情结的集大成者,这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蒲松龄终身不遇的经历以及他对"知己难逢"的切身情感体验,都驱使着他在小说世界中描绘着他所渴望的东西。在《聊斋志异》的"知己"类故事中,蒲松龄大多以花妖狐魅充当故事主人公,突出主人公身上的人性之光,集中、大量地在故事中抒发对"知己之情"的渴求。可以说,在蒲松龄之前,尽管文人学士在现实世界中屡屡碰壁,尽管许多诗人骚客在自己的作品中抒发着"悲士不遇"的感伤,但是,他们的悲哀过多地纠缠于个人的遭际,他们的作品因数量不大而未能构成一种时代集体诉求的回响,因此缺乏对全社会底层文士的震撼力,也难以引发全社会的共鸣。时代呼唤着文学巨匠来完成这一使命,蒲松龄和《聊斋志异》应运而生。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知己"的大声疾呼,贯穿全书始终,他有意识地在"伯乐难觅"的问题上寻求突破,并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相似文献   
35.
"物化"现象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而又独具特色的审美现象。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改造和发展了物化这一艺术手法,使其焕发了新的生机。论文根据小说中的人物是主动自愿化为异类还是被动被迫化为异类,把《聊斋志异》中的物化现象分为主动物化和被动物化。在物化的形式上把物化现象分利用转世物化、借助法术物化、通过梦境物化、依靠道具物化、凭借魂灵物化、无需凭借物化。  相似文献   
36.
闫丹丹 《商》2013,(19):359-359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代表着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峰,《婴宁》是其中最出色的篇章之一。主人公婴宁因其“笑”历来被认为性格天真痴憨,但她的“痴憨”里所隐藏的狡黠不能忽视,更值得研究,“憨”与“黠”在她身上完美的共存着。婴宁是一个美丽娇憨同时又狡黠勇敢的少女,简单地说,就是“憨黠同体”的美婴宁。  相似文献   
37.
蒲松龄在其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集中体现的妇女观,并不像通常人们所认定的那样积极和进步,而是呈现一种混杂、错综、盘旋缠绕的形态。与时人相比,蒲氏小说中不乏同情妇女、张扬人性的层面,但与此同时,传统女祸论的影响、女性身份的隐性缺席以及以两情相悦为表象的男性立场的婚恋观也时有表现。蒲松龄错杂交缠的妇女观可以视为性别观念进化的漫漫长途上一次意义重大的停靠和中转。  相似文献   
38.
赵欣 《新西部(上)》2009,(6):116-116,114
蒲松龄对自我价值的追寻终其一生,但主要是依照他当时所处社会的标准来进行的,因而造成他自我价值不能实现的悲愤。《聊斋志异》一书既记录了他的悲愤之情,也记录了他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和追寻,表现出他对当时社会标准的怀疑和否定,但是最终蒲松龄不十能脱离科举为本位的标准意识,依然走不出自我价值不能实现的阴影。  相似文献   
39.
骂牛     
著名作家孙犁先生在给纪晓岚七世裔孙柳溪女士(纪清侁)的一封信中,称《阅微草堂笔记》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异曲同工的两大绝调。”《聊斋》中有一短篇《骂鸭》写得精妙绝伦,而《阅微》里一则骂牛的故事亦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40.
张婷婷  叶徽生 《商》2014,(33):123-124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作为古典文言志怪小说的经典,向来是古典小说研究界研究的焦点。新时期以来,《聊斋志异》及蒲松龄的研究几成显学;关于《聊斋志异》小说文本研究讨论的文章和书籍蔚为大观。然而,《聊斋志异》的思想价值及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意义远没有被穷尽。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视域对《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进行初步梳理,对其体例源流、思想、旨趣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藉此为学界由思想史角度重新审视《聊斋志异》进一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