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9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9篇
财政金融   1656篇
工业经济   2329篇
计划管理   4202篇
经济学   2987篇
综合类   1167篇
运输经济   190篇
旅游经济   33篇
贸易经济   3147篇
农业经济   566篇
经济概况   4686篇
信息产业经济   255篇
邮电经济   8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505篇
  2014年   1098篇
  2013年   1502篇
  2012年   2059篇
  2011年   2105篇
  2010年   2039篇
  2009年   2009篇
  2008年   2168篇
  2007年   1938篇
  2006年   2334篇
  2005年   900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甘肃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悦 《发展》2006,(2):22-23
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甘肃省必须按照"科技领先,自主创新,务求实效,培育特色"的思路,选准创新重点、做好创新规划、明确创新思路、夯实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62.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冶美琴 《发展》2006,(11):89-90
学习型企业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是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的高层管理理论。世界管理大会曾提出,“建立学习型企业是未来世界变革的十大趋势之一”,并认为“学习型企业是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由此可见,创建学习型企业,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创建国际一流电力公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创建国际一流电力公司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对公司的战略发展谋局布篇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上海电力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这是当前上海电力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4.
"整个飞船是自主研制的,里面绝大多数的仪器和系统都是中国人自己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认为,此次载人航天能够实现低成本,与技术自主创新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5.
软件新动力     
从5人创业团队起步。盛大迅速地建构了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运营公司。创造了非凡的财富神话。进而催生了中国当前最富传奇色彩的新产业——网络游戏产业。网络游戏这个一直游离在是非之间的软件产品。却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软件产业迅速成长的希望。  相似文献   
66.
67.
6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尤其是当我国钢产量达到3亿吨、出现钢材过剩、钢价低位徘徊不前、所需原燃材料又大幅度上涨等罕见困难。中国钢铁企业靠什么去克服这些不利的客观因素。提高竞争力,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9.
《审计文汇》2005,(10):i0003-i0012
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确定2005年为全省的“改革年”。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着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增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内在动力,是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关键和前提。经省委、省政府研究,现就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70.
《中国汽车市场》2004,(11):38-39
在如今汽车设计日益趋同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将发动机作为了参考要素。而对于发动机专业知识的匮乏,使不少消费者在对发动机进行甄选时只是将一些技术参数进行简单的对比,有些消费者甚至在选购普及型汽车产品时,也将发动机的品牌作为了品质的保证。于是一些精明的厂家便抓住消费者这一心里,将一些在国外早已处于落后水平的发动机产品经过重新包装后引入国内,而某些国外企业也借机将在国外已处于换代阶段的产品拿到中国市场“发挥余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