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74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94篇
经济学   50篇
综合类   75篇
运输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93篇
农业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159篇
信息产业经济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索赔有时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有关时效的问题.例如,你把钱借给了别人,若干年后(编者注:"借条"的诉讼时效是20年,"欠条"的诉讼时效为2年)就可能因为时效已过,对方可以理直气壮地赖账了;无缘无故被别人打破头,缝了十来针,好了伤疤几年后再去讨个说法,结果时效已过,起诉到法院,法官也无能为力了.  相似文献   
102.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消费金融是零售业的一次革命。零售企业基于真实消费场景、信息流、资金流发展消费金融水到渠成。通过消费金融的带动,将对这些产品与服务的销售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根据艾瑞咨询公布的首份消费金融报告数据:2013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3万亿元,预计2017年将超过27万亿元。而波士顿咨询公司则发布报告称,截至2014年,个人消  相似文献   
103.
正中科院资深院士唐仲璋(1905-1993) , 1923毕业于青商,生物学家,研究了30多种吸虫和绦虫的生活史,积累了吸虫系统发生的大量资料,为探讨吸虫纲的演化和合理的分类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中科院资深院士郑  相似文献   
104.
法律漏洞是客观现象,是法律适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可分为必然漏洞和偶然漏洞,公法漏洞和私法漏洞,真漏洞和假漏洞,公开的漏洞和隐藏的漏洞四大类.面对法律漏洞,司法者应分清类型,采用不同的处理规则.  相似文献   
105.
马国梅 《黑河学刊》2011,(7):80+90-80,90
法律漏洞的产生是为了弥补法律规定在制定之初就存在的法律的不完善。不仅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上是存在法律漏洞的,就是在世界的其他国家法律漏洞的存在也都是很普遍的现象。法律漏洞的存在在肯定它的有利之时,必然引发另一个问题即不同体制的国家对他的补救方式,那么也就引出了我国的补救方式。法律的漏洞是需要在具体的实际运用中结合我国具体的已有的法律规定和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才能综合做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6.
在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今天,法官与司法公正有着密切的联系。切实提高法官素质,使法官成为崇法、执法、守法、护法的真正使者。  相似文献   
107.
李ⅹⅹ,浙江临安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常年做的是山货生意。从来没有和法院打过交道。前几天通过临安市法院,李ⅹⅹ归还了银行多给他的30000元,并办理了相应的法律手续,支付了相关的费用。过后他跟法官诉苦道:"从今往后,你们再也不要往村子里寄什么传票、判决书这种材料了,这种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寄来寄去的啊!村坊里人家传来传去,说是我拿了银行的钱,把我的名声彻底搞坏掉了……再这样下  相似文献   
108.
王晨曦 《商》2012,(21):175-175
青年法官是司法审判的重要新生力量,是人民法院审判事业的未来。近年来,大量高校新近毕业生通过公务员考录,加入到法官队伍当中。虽然这些青年法官具备丰富的法律理论知识,但是具体的审判活动除了要求法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还要求法官具备准确灵活应用法律理论知识的技能,形成丰富的审判经验,并养成专门的职业伦理素养。这些专门素质  相似文献   
109.
110.
镇莉 《数据》2013,(7):58-59
2010年5月,在组织的推荐下,经原宣武区人大常委会任命,我和众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同志们走到了一起,加入了一个新的集体,光荣地成为一名法院的人民陪审员。三年来,我愈发意识到这是一份责任和承担,一种坚定和持守。在敬畏中前行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我国司法民主建设的一种象征,源于革命时期,但是由于诸多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长期以来它在司法活动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地发挥。甚至在2005年以前,我国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存废、前途的争论仍然颇多。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