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概况   1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刚跃 《魅力中国》2014,(16):86-86
由我们许昌市越调剧团推出、越调大师毛爱莲领衔主演的《白奶奶醉酒》一剧,在当年一经上演,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成为了许昌市越调剧团的看家戏、打炮戏、保留剧目,成为了越调大师毛爱莲先生晚年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成为河南戏曲或者甚至可以说中国戏曲的经典之作。后来,这部戏被拍成了戏曲电影故事片后,影响到了全国,甚至海外,为河南越调艺术的传播做出了贡献。推动了河南越调艺术的发展。这部戏历经四十多年的舞台演出。依然深受当今社会各界戏曲观众的喜欢。可谓久演不衰,经久弥香。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动员了9个部委和各地方政府,启动了税收、土地、金融、行政四大手段对房价进行调控。去年以来,央行先后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力度之大,决心之大,前所未有。然而,房价还在快速上涨,上涨范围仍在扩大。  相似文献   
13.
"房价不见降,房奴心慌慌。举头玩淡定,低头问元芳。"调控已多年,房价仍坚挺。如今网络流行"元芳体",其源于《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中主角的一句台词——"元芳,你怎么看"。老屋心急如焚,不惜穿越到唐朝,借问元芳,以定心神。  相似文献   
14.
王刚跃 《魅力中国》2013,(34):73-73
河南越调表演大师申凤梅虽然离开了她毕生所钟爱的越调艺术,离开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越调事业,离开了她摸爬滚打的戏曲舞台,离开了喜欢她的一代又一代的戏迷观众,然而她却留下了一部又一部越调艺术的经典剧目,留下了她所精心塑造出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留下了她用心血所创造出来的独树一帜的申派声腔艺术和表演艺术。可以是,这一切都是河南越调艺术的宝贵财富,是从事河南越调艺术的后来者所研究与学习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5.
《广西经济》2010,(9):114-114
自2003年以来,几乎年年都有楼市调控政策出台,除了2008年出台了税费优惠和减免等救市政策外,其余几乎是清一色的限制性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6.
程默 《中国企业家》2010,(12):18-19
细数2003年来的楼市调控政策,可以发现,这些曾被寄予厚望的调控政策出台之后旋即陷入尴尬境地,楼价在“上涨-调控-再上涨-再调控”的恶性循环中不断推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政府既希望通过增加“普通商品房”的供应以及鼓励“自住和改善型”需求来促进行业的持续景气,从而维持庞大投资量,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整体经济;  相似文献   
17.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2010年的冬天,没有比"热"这个字更合适的了。期待第三波调控的"空军"却被越调越涨的楼市灼伤,担心国家出台限购令的人们涌入车市"杀"得热火朝天,而号称"千年极寒"的冷冬迟到却害苦了一批企业——羽绒服厂家。  相似文献   
18.
新闻     
《中国经济周刊》2013,(20):10-11
2013.05.17—2013.05.23热点1.越调越涨,楼市政策或重估"新国五条"地方细则落地近两月,但房价环比攀涨的势头并未得到改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70个大中城市中67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分析人士认为,政策出台后,市场成交量出现大幅波动,不少城市住房供应量减少,房价上涨压力犹存,恐使调控落入"越调越涨"的怪圈。近期,北京等地频繁拍出高价地,也凸显出房企对后市的看涨心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戏曲第四届“红梅杯”河南赛区大赛之初,全省、市各个艺术专业表演团体都在积极准备.每一位参赛选手精选节目、认真排练,争取获得好的成绩。这是一次相互学习、共同切磋的机会,也是对青年演员的一次检阅,更是对参赛选手一次艺术才华的施展和竞技。  相似文献   
20.
《上海经济》2011,(5):16-17
屈宏斌:房价不会越调越高 针对有人担心房价会“越调越高”的问题,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楼市调控政策在逐步加码,相信今年会较过去几年有好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