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76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206篇
经济学   113篇
综合类   31篇
运输经济   8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03篇
农业经济   227篇
经济概况   304篇
信息产业经济   4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但目前诸多因素制约着欠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为此,我们应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着力扩大就业容量,组织实施劳务输出,以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22.
一、灵活就业人员的规模和特征 灵活就业又称非正规就业,是指在正规就业形式之外的其他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灵活就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有、集体等单位的正规就业人数不断减少,而从事各类灵活就业的人员规模在逐步增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主要是以灵活就业形式实现再就业;流动进城的农民工大多数从事的也是灵活就业形式的工作。  相似文献   
23.
正毫无疑问,当前中国农村正处在史无前例的巨变之中。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城。2000年中国城市化率只有36%,现在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6%,提高了20个百分点。就是说,在10多年时间里,有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的农民进城。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城市化有所不同,中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往往并  相似文献   
24.
吕华菊 《魅力中国》2014,(23):10-11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相关工作之中的难点,所以应当严肃对待。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分析了进城农民工的相关社会保障问题,同时对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的措施途径等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不断的完善保障措施,为相关事业的进步和更好的保证进城农民工基本权益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生活的环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政府在进行城市绿化建设中出现了"大树进城"热现象.城市绿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大树移植进城是城市快速绿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应用广泛,也带来了一定成效.与此同时,大树进城也引发了诸多生态与经济的问题.本文对达州市明确了大树进城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分析了大树进城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大树进城应注意的要点,最后针对相应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6.
《乡镇论坛》2014,(14):4-5
今年2月以来,河南省法院为涉及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案件开辟绿色诉讼通道,法院干警主动到村里、家里、厂矿,进行立案、办案,审案,从严从快办结涉及留守人员案件,免除农民工进城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7.
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我国新时代民生事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显著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了农民在物质层面的获得感,但其对农民精神层面获得感的影响尚不清楚.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收集的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PSM)与反事实分析方法的实证评估结果表明,进城务工就业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而且提升了农民对收入水平的主观感受及其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并且使得农民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然而进城务工并没有提升农民对其社会地位的主观判断.对于那些没有选择进城务工的农民,务工就业甚至可能会降低其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及对其社会地位的主观判断.尽管进城务工就业从总体上对提升我国农民的获得感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是对不同特征农民获得感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8.
根据现行法律政策及地方实践,结合进城农民分化引致的土地权利处置方式的多元化需求,依据土地权利让渡程度的不同,构建进城农民土地资产处置模式体系:土地保留、土地流转和土地退出,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作为城镇化主力军之一的农村大学生土地资产处置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毕业参加工作、已婚、在城市租房居住或者已购买住房、户口迁出、对未来土地价格预期越乐观、家庭收入越高、家乡所在地人均GDP越高、政府组建的专门负责土地退出机构的资金实力越雄厚和盈利能力越高,则农村大学生越倾向于部分或者完全让渡土地权利;家庭农业人口占比越高,则农村大学生越倾向于选择保留土地。  相似文献   
29.
<正>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大批农民出现了职业、身份、居住状况的转变,这种背景下,如何处置不断增多的集体资产,成为现实而敏感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行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既有效促进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也有利于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助推城镇化推进。当前,国家正大力实  相似文献   
30.
赵晓 《宁波经济》2014,(5):34-34
如何使进城务工农民顺利转化为市民,推进"人"的城镇化,一直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话题。当下,一种主张很有市场:让农民"带地进城"。根据这种主张,农民落户小城镇,既可在城里买房、工作、生活,又享有留在农村的土地及各种收益。这被概括为"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如此,农民乐意进城,人口红利持续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