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4篇
综合类   10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迟子建是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以其纯净柔美、坚韧温润的文学品格彰显其个性。迟子建笔下的自然描写极为灵动飘逸,优美流畅,有着独立的生命诉求并可以化解人生苦涩,并能将自然提升到主体的位置,使之不再是背景、象征或观赏物。因此,迟子建小说的创作风格主要侧重于温暖、悲悯和忧伤的抒情,并能对悲悯予以宽容和净化。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作为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当今文坛一颗璀璨的明星。迟子建创作的众多小说作品中始终蕴涵着浓厚的故乡地域气息,北国故土这一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成为她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形财富。迟子建将黑土故乡独特的东北地域文化魅力融入自己建构的艺术世界,使小说中充斥浓郁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东北的自然风景、风俗民情、地方性语言均是迟子建在小说中呈现地域文化特色的要素,同样也是解读与感悟迟子建小说中东北地域文化独特魅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王忠信 《黑河学刊》2013,(11):38-39
进入90年代后,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一直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对城市底层女性的痛苦与不幸寄予了深切地关怀。在她的《踏着月光的行板》、《零作坊》和《泥霞池》等小说中,作家叙写了这些从乡村来到城市的女人们的苦难、沉沦及痛苦挣扎,揭示出这些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女性艰难、粗俗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鲁迅和迟子建分别在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语境下创作了乡土抒情小说.由于所处时代不同,他们的乡土抒情小说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立场和情怀:鲁迅在对自在自足的乡村纯朴人伦关系的留恋描述中,深刻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文化及其对农民的精神禁锢和身心戕害;迟子建作品中那纯净的童年世界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揭示着古老的乡村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冲突,表达她对现实世界的怀疑和对约定俗成生活的反叛.在叙事策略上,他们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童年视角.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20世纪乡土文学创作中,沈从文和迟子建是两位有代表性作家,迟子建鲜明地继承和发展了沈从文的文化立场.他们对现代都市文明疏离和对立,对乡土文明皈依和眷恋,对乡土世界执着构建.但构建内容和策略不同,沈从文侧重于"人性"的"优美、健康、自然",迟子建则倾心于"仁厚"的挖掘和深层表现.  相似文献   
6.
作为坚守民间写作立场的作家,迟子建更衷情于"小人物",她的目光始终投注在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乡民和蓬门荜户的市井百姓身上。她小说中的人物是现实土壤滋养出来的,是作家贴近平民生活、用爱与同情浇灌的艺术形象。这些"小人物"总是和他们的生存环境紧密相依,绝没有超越环境的性情与行为,这使得他们与各自的环境如同骨与肉一样生长在一起,甚至显得不是那么鲜明,却又正是无数面目模糊、"无足轻重"的底层人物的文学再现。  相似文献   
7.
萧红和迟子建因为地缘和性别的关系经常被作对比研究。就二人小说语言风格来讲,不存在水平的高低或先后的继承关系,却都呈现出各有千秋的语言美。萧红小说因其常用日常口语和儿童语言而形成了朴素稚拙的风格,因其留白的语言艺术而形成了言简意深的风格;迟子建的小说语言因其新奇的比喻、拟人手法及通感、神化等手法的运用,形成了诗意精美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单元 《嘉兴学院学报》2011,23(4):105-109
萧红与迟子建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是不可忽视、成就突出的作家。她们在文学追求、文学创作及艺术风格上最为接近。她们对故乡都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情有独钟、倾心热爱,同时都非常关注底层民众和女性的人生悲剧,善于以清冽或沉重或明净或忧伤的别致笔触,展现东北大地的乡土景观以及独特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她们的小说创作既体现了对故乡的挚爱,也体现了女性的灵性、睿智、温情与忧伤,她们具有深厚、宽容、悲天悯人的女性情怀和朴素、关爱一切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刘扬 《活力》2005,(10):164-164
迟子建短篇小说《换牛记》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彭大步。他是一个精明的农民,头脑活络,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从他换漂亮披肩和纯正的皮货开始,我们就知道他并不做或者不想做亏本的事情,一直到他换了白花奶牛,他都是十分成功的。彭大步的头脑活络,还表现在他为人处事上,当他在江面上看到要找的俄罗斯人时,一反以往不肯轻易走过去的做法,不假思索地.眨眼间就踏上了俄罗斯的土地。  相似文献   
10.
<正>1982年5月,《青年文学》杂志推出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用诗意的笔法描述了火车在一个叫台儿沟的北方乡村停留一分钟之后带来的种种变化。2008年第8期的《中国作家》发表了迟子建的《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简称《布》)同样也是火车的一分钟的停留,却让我们读到了太多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