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18篇
运输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36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3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经贸》2005,(7):2-5
明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人类航海先河,做了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这18幅连环画集中表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动人场面,刘重日文,金刚山、王铁成、郭军琪画《中国经贸》杂志社策划。  相似文献   
102.
伍振 《国土经济》2008,(9):67-70
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会途经一座叫马六甲的小城,这座小城不仅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城市,也是马来西亚和中国最有渊源的城市:郑和7次下西洋,就有5次过访了马六甲;还有一个与中国有关的,是明成祖朱棣将汉丽宝公主下嫁马六甲苏丹。和中国有着如此久远的渊源,马六甲到底是怎样的一块土地呢?  相似文献   
103.
为力拚外销市场,台经济部门近日先后推出“鲸贸计划”和“新郑和计划”。“鲸贸计划”是自今年9月至2012年12月,共投入新台币73.58亿元,内容包括高层领航进军新兴市场、扩大外商对台采购、海外业务尖兵种子育成计划、提高新兴市场补助额度、扩大三大利基产业出口计划、加强出口融资优惠及进出口保险等6项计划,协助厂商拓销,扩大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04.
《商》2002,(4):38-38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一名专家援引最新证据提出惊人学说,认为中国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领的船队,是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的探险,而且比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更早发现新大陆。如此说属实,势将改写世界航海史和明发展史。  相似文献   
105.
《中国经贸》2004,(10):88-88
公元1405年,明成祖命三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下西洋,前后出使七次,到达30多个国家.大大发展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联系和经贸往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加强航海知识和海洋知识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同意,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摄影、绘画书法国际大赛”具体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106.
郑和出使西洋采买香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内宫廷与民间的宗教活动、医药熏香、饮食养生对域外热带香料需求量大;二是"宣德化,柔远人"的政治需求。郑和不仅在西洋地区传播了中华文明,而且船队史无前例地到达红海沿岸,把中外交流范围扩大到了被称为香料之角的索马里等非洲地区,对当时乃至后来的国家政治、经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7.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封建王朝长期以来构建朝贡贸易体系的产物。通过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构建了一个规模空前庞大的朝贡贸易体系。然而这个体系带给明王朝的不是盈利,而是巨额亏损,所以郑和下西洋难以可持续发展,更不会开创一个新的海洋时代。  相似文献   
108.
佟洋 《新经济》2015,(9):10
600多年前,郑和奉明成祖朱棣的指示,从如今的江苏太仓浏河镇启航,开始了一段近30年的丰功伟业。虽然在当下的中国,国际间的通商往来催生了对外贸易产业的繁荣发展、下滑,以及再度走向繁荣,但对于国内的消费者而言,时下风起云涌的电商出海大潮带来的好处或许更为显而易见。与大航海时代不同,电商的原始特性使出海潮不带有一丝的圈地性质,至于对航线与货源的垄断则更无从谈起。然而,与当年的下西洋相比,如今的外贸产业双边贸易最为明显的差异,则是电商出海的唯一目的——进货。  相似文献   
109.
刘重日 《中国经贸》2004,(10):86-87
史书记载,在明朝永历二十一年间。在明朝的各国使节和商人计有1200人之多。可谓盛况空前。但随着郑和下西洋的偃旗息鼓。“万国来朝”的局面嘎然而止。  相似文献   
110.
郑和精神与传统,应是中华民族海洋与文化强国基本内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推动海洋文化健康持续发展,我国无论是政治外交界、交通航运界、海军以及海洋界、造船产业界,还是文物考古界、文化艺术界等领域,均应推进郑和研究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并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