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18篇
运输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36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3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除了增加品牌曝光率、提高品牌知名度外,波音“郑和号”这一公关事件还创新了品牌联想,增强了大众对产品品质的认知,建立起顾客——品牌关系。不仅成功制造出相当的传播热度,同时取得了多重回报。  相似文献   
62.
7月11日9时,中国交通部张春贤部长一声令下,中国21万艘运输船舶齐声鸣笛,这热情奔放的笛声持续了一分钟之久,庆祝中国首个“航海日”的到来。与此同时,中国港口、航行在各地的船舶也挂满旗帜,欢度这一欣喜的节日。中国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在北京召开的“航海日”庆祝仪式上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这一天记载了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的一页,这对中国的航海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63.
杨然  忠历 《中国西部》2013,(14):51-62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的李白的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沿长江逆流而上的杜甫的诗。在吟诵这些诗篇时,有谁注意到"船"这种交通工具?其实船是很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假如没有船,中国能否产生山水诗都是一个问号。翻开任一幅中国古代山水画,画中的渔翁通常正划着他的扁舟,从云烟里向我们行来,河流两岸左右交叉的青山,自他身后渐行渐远,那是他早已看过的风景,但如果不  相似文献   
64.
吉利出手并购DSI并非一个孤立事件,它只是在一个时代潮流中升腾起的一朵浪花而已,这个潮流,就是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大潮。吉利乘国际金融风暴的“东风”在大潮中出海,还有众多的中国企业也从这场国际经济危机中看到了并购良机;出海远征;成为“千帆下西洋”中的一帆。  相似文献   
65.
周佩 《物流时代》2009,(4):68-69
600多年前,一支规模庞大的中国船队,7次远渡重洋,遍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中国通往世界的海上通道,而其逾10万里的航道更堪称“海上丝绸之路”。这支船队开创了当时世界航海和贸易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世界也从此记住了这支传奇船队总指挥的名字——郑和。  相似文献   
66.
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群雄逐鹿。那时的社会制度,正处于重大的转型时期,封建制度作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已经萌芽,谁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创新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谁就能当仁不让地成为历史的主宰;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奉诏七下西洋,首次启用星象定位、磁针定向、铅锤测探等现代航海术,行驶二十八年,行程十万余里,开辟了中国古代史上最长的远洋航道,使当时中国的科技技术闻名遐迩,至今影响深远;清朝乾隆中后期,清朝统治思想由保守内收代替了前期的革新进取,进入19世纪后,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  相似文献   
67.
伍振 《走向世界》2009,(15):78-81
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会途经一座叫马六甲的小城.这座小城不仅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城市,也是马来西亚和中国最有渊源的城市: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有五次过访了马六甲;还有一个与中国有关的,是明成祖朱棣将汉丽宝公主下嫁马六甲苏丹.和中国有着如此久远的渊源的马六甲,到底是怎样的一块土地呢?  相似文献   
68.
杨明 《新经济》2009,(1):65-65
公元2005年北京时间7月11日上午9时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管辖的海洋江河上,所有正在航行或停泊的中国籍民用船舶和由中国公司经营管理的非中国籍船舶鸣笛1分钟。笔者认为,这万船齐鸣的巨大轰鸣声,在隆重纪念郑和第一次下西洋600周年和庆祝中国第一个“航海日”的同时,也吹响了中国第二次进军海洋的号角。  相似文献   
69.
仰静海名刹,看黄金江岸风云 静海寺旁商埠街春秋,车水马龙,官商巨贾,繁华滨江。 “静海寺”.取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相传是明成祖朱棣为了表彰郑和航海的功德在南京城西北部狮子山下所建。静海寺北倚狮子山.东接天妃宫.西临护城河.占地约两万平方米:有大雄宝殿和天王、正佛、观音.伽蓝、轮藏、弥勒、祖师等殿宇.  相似文献   
70.
雪珥 《商界》2011,(2):44-47
公元1407年农历九月初二,大明帝国首都南京充满了节日般的欢乐。远航归来的郑和,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献俘仪式。当着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臣的面,郑和将其在南洋旧港(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巨港,此前名为三佛齐)擒获的海盗首领陈祖义等三人献给朝廷。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下令即刻处斩,"诸夷闻之震慑"。在一片弹冠相庆之中,包括在后世的普遍称颂声中,大多数人都不曾注意到:刽子手的鬼头刀,不仅斩下了陈祖义的脑袋,而且也斩下了海洋中华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