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18篇
运输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36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3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600年前的7月11日,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正式受命出使西洋。在随后的28年里,郑和率领由208艘船舶和2.78万人组成的船队,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胸怀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创举,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和平之旅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模宏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的洲际航海活动,堪称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相似文献   
92.
程勤 《新商务》2003,(7):60-61
在近六百年前的明朝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的一天,从中国苏州刘家港(今属太仓县东浏家河镇)开出一支庞大的船队,这就是明代名的航海家和奉命下西洋航行的首次出航。  相似文献   
93.
“三宝太监下西洋”是我国明朝初期对外关系的一件大事.也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2005年是郑和远航600周年,为弘扬华夏文明。传承中华民族爱国进取,和平睦邻之一贯精神,增强对青少年自尊自爱的文化素质教育,本刊特邀请明史研究造诣颇深的刘重日先生撰写系列文章.对郑和做深入介绍,以此纪念这位世界航海的先导者,世界最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  相似文献   
94.
明闻 《外经导报》2003,(11):6-6
2005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为了纪念这次闻名世界并代表中周古代明成就的航海活动,开发海洋经济,弘扬民族精神,12月8日至10日由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科协、上海市建管委主办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科学鲁堂举行,海峡两岸历史学、航海学、海洋学界的200多位专家和学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5.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和平之旅,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文化资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21世纪,我们重振中华海运强国、海洋强国的雄风,谱写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睦邻友好、和平与发展的新篇章,应当和世界人民一起积极发掘和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伟大功绩明朝规模庞大的郑和船队,自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中,七次下西洋,战胜了"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  相似文献   
96.
传奇:宫廷秘方御厨料理相传明朝永乐三年,明成祖命令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240多艘海船、27800名船员及多名御厨组成的船队,由苏州刘家港出发远航.这就是史载的郑和下西洋。香港的西贡在那时还是一个无名小渔村,受避风山的保护,渔民经常聚集在此避风浪,是个理想的海浪避风港。而此时顺风南下的郑和船队,遭遇了特大的海浪风暴袭击,不得不  相似文献   
97.
刑强 《中国海关》2008,(12):63-63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气势恢宏的“海上丝路”大航海图景,寄予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海洋的激情与梦想。浩瀚大海,点点征帆,闪烁着郑和船队的勇气之光、智慧之光,中华文明由此再播重洋。历史的尘烟中,七下西洋的壮举,已成为中华民族创造、进取、探索、发展的民族精神的象征,鼓舞着当代中国人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98.
龚伟同 《商务周刊》2009,(10):88-89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未能掩盖明朝的虚弱。这是一个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王朝,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设计的旨在加强王权的制度框架却导致明王朝成为一个“没有管理”的朝代,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各种利益集团纷争迭起。结果,尽管有海瑞的刚正、张居正的精明、戚继光的勇谋和袁崇焕的忠义,在几十万女真人面前,大明王朝的基业最终还是付予了苍烟落照。  相似文献   
99.
从1405年到1421年,一个明朝的宦官郑和率领巨大的船队六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甚至西方有人认为美洲也是郑和首先发现的)。郑和当时所用之船,大者为九桅平底帆船,长444英尺,宽186英尺;小者五桅,亦长180英尺,宽68英尺。第一次远洋大船62只,小船255只,船员将近两万八千人;第三次远洋据说动用了3万人,48条船;第四次63条大船,船员将近两万八千。相比之下,  相似文献   
100.
尹明善 《董事会》2005,(4):34-35
郑和下西洋时,浩浩荡荡的中国船队,所到之处没用枪炮,反而送上陶瓷丝绸等礼品。当今中国的出口商应当扪心自问:质量可好?服务可佳?品牌可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