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16篇
经济学   11篇
运输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34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3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明朝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开辟了中国和沿海国家的海上交通,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使团与海上各国的文化传播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文章主要从物质文化、技术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论述郑和下西洋对海上文化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除了增加品牌曝光率、提高品牌知名度外,波音“郑和号”这一公关事件还创新了品牌联想,增强了大众对产品品质的认知,建立起顾客——品牌关系。不仅成功制造出相当的传播热度,同时取得了多重回报。  相似文献   
53.
7月11日9时,中国交通部张春贤部长一声令下,中国21万艘运输船舶齐声鸣笛,这热情奔放的笛声持续了一分钟之久,庆祝中国首个“航海日”的到来。与此同时,中国港口、航行在各地的船舶也挂满旗帜,欢度这一欣喜的节日。中国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在北京召开的“航海日”庆祝仪式上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这一天记载了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的一页,这对中国的航海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54.
杨然  忠历 《中国西部》2013,(14):51-62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的李白的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沿长江逆流而上的杜甫的诗。在吟诵这些诗篇时,有谁注意到"船"这种交通工具?其实船是很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假如没有船,中国能否产生山水诗都是一个问号。翻开任一幅中国古代山水画,画中的渔翁通常正划着他的扁舟,从云烟里向我们行来,河流两岸左右交叉的青山,自他身后渐行渐远,那是他早已看过的风景,但如果不  相似文献   
55.
周佩 《物流时代》2009,(4):68-69
600多年前,一支规模庞大的中国船队,7次远渡重洋,遍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中国通往世界的海上通道,而其逾10万里的航道更堪称“海上丝绸之路”。这支船队开创了当时世界航海和贸易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世界也从此记住了这支传奇船队总指挥的名字——郑和。  相似文献   
56.
大营皮毛加工业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皮毛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天下裘都"之称.商朝比干被誉为裘祖,世代供奉.明朝郑和下西洋,营裘以其"皮板柔软,毛眼遂适,色泽协调时尚"而进入欧洲上流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大营皮毛市场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十大专业市场",皮毛行业被确定为省星火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7.
伍振 《走向世界》2009,(15):78-81
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会途经一座叫马六甲的小城.这座小城不仅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城市,也是马来西亚和中国最有渊源的城市: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有五次过访了马六甲;还有一个与中国有关的,是明成祖朱棣将汉丽宝公主下嫁马六甲苏丹.和中国有着如此久远的渊源的马六甲,到底是怎样的一块土地呢?  相似文献   
58.
仰静海名刹,看黄金江岸风云 静海寺旁商埠街春秋,车水马龙,官商巨贾,繁华滨江。 “静海寺”.取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相传是明成祖朱棣为了表彰郑和航海的功德在南京城西北部狮子山下所建。静海寺北倚狮子山.东接天妃宫.西临护城河.占地约两万平方米:有大雄宝殿和天王、正佛、观音.伽蓝、轮藏、弥勒、祖师等殿宇.  相似文献   
59.
雍正时期的中俄关系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正时期,在康熙年间的基础上,中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雍正年间清政府使团两次出使俄国,开创了中国官方使团出使欧洲的先河。《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不但确定了中俄中段边境,而且为中俄两国贸易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更促进了两国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0.
雪珥 《商界》2011,(2):44-47
公元1407年农历九月初二,大明帝国首都南京充满了节日般的欢乐。远航归来的郑和,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献俘仪式。当着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臣的面,郑和将其在南洋旧港(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巨港,此前名为三佛齐)擒获的海盗首领陈祖义等三人献给朝廷。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下令即刻处斩,"诸夷闻之震慑"。在一片弹冠相庆之中,包括在后世的普遍称颂声中,大多数人都不曾注意到:刽子手的鬼头刀,不仅斩下了陈祖义的脑袋,而且也斩下了海洋中华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