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43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116篇
经济学   74篇
综合类   495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60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0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公示语的功能特征与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示语的翻译在对外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公示语的翻译要以实现其在目标语中的功能为目的,可采用借用、删繁就简、反面着笔、模仿翻译等方法。  相似文献   
92.
功能翻译理论为商标名称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商标名称翻译应根据商标名称的文本类型、语言特点等,找出商标翻译最佳的翻译方法,如音译、意译、音意结合等,以提高品牌名称翻译的质量,实现译名的规范化,增强译名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93.
《墨子》在海外汉学研究中日渐受到重视。《墨子》的英译及其在海外的流传,推动了英语世界人们对墨子及墨学的认识,扩大了《墨子》的世界影响,形成英语世界对《墨子》的关注与国内墨学复兴的呼应。  相似文献   
94.
视阅口译是以阅读的方式接收来源语信息,以口头方式传出信息的口译方式。视阅口译集阅读理解、短时记忆、断句重组、逻辑整理和表达等技能于一体,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认知活动,所需技能不亚于交传和同传。通过剖析视阅口译的认知过程,以此来探究视译表达中迟疑、拖沓和重复等困难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5.
当今世界,英语这门国际化语言出现了全球化和地方化的特点。带有明显东方特点的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应运而生。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指带有中国文化蕴涵和文字特色的语言、文化、事物、思想意识等的词汇。中国英语在表达中国特有事物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传播了中国独特的文化。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创作的著名小说《京华烟云》中的中国英语就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典范。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无法用地道的英语表达出来,因此林语堂先生在书中创造使用了大量的中国英语来阐释中国传统文化诸如婚丧礼宴,冲喜守寡,中医中药,古玩字画,赋诗作对,道家文化,饮食文化等等。纵观本小说,林语堂先生创造的中国英语主要体现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中国英语的使用是本部小说的成功之处,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这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了中国文化,有利于中西文化的渗透和融合。  相似文献   
96.
文章从美国体育场ROSEBOWL的两种翻译谈起,指出翻译时“望文生义”容易造成误译。提高翻译质量要注意的词义选定,习惯表达和谚语翻译几个问题。提供词义选定的几种方法:分清词类,注意场合,确定专业和根据搭配。  相似文献   
97.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翻译学学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对中国翻译学研究的现状做了阐述,提出翻译学学科建设应注重翻译学理论研究,并抓好翻译学科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98.
英语明喻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明喻根据本体和喻体的不同,可分为完全对应、部分对应、不对应三种对应情况。翻译时可采用直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意译三种相对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
语篇视点四分法将语篇视点分为时空视点、观念视点,叙述视点和知觉视点。对视点的正确分析和准确再现影响着语篇翻译中语义连贯和人际连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0.
汉语区别于英语的根本之处在于其模糊性,因其意合神会,华美流散及意境性的语言赋予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模糊美感。由于汉英语在表现形式、语言应用及审美价值方面都存有显著差异,因而造成汉语中诸多美感要素在英译中磨蚀,本文对此进行讨论,希望藉此引发对模糊语言翻译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