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51篇
经济学   70篇
综合类   153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6篇
农业经济   95篇
经济概况   9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重庆看西部开发中的退耕还林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云 《林业经济问题》2000,20(5):283-285,305
退耕还林是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重庆实际情况 ,分析了退耕还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退耕还林应摸清情况、尊重科学、符合规律、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把退耕还林与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与人口迁移及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与发展观光林业、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加强管理 ,增进激励 ,持之以恒 ,追求实效。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山川秀美的西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2.
秦琴 《特区经济》2009,242(3):208-210
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渝东北地区是重庆市"一圈两翼"新的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个区域,具有三峡库区的特殊性,是重庆市产业发展最为薄弱、就业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以该区域展开研究,在对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渝东北地区产业、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从而培育促进重庆市产业整体协调发展的东北翼增长极。  相似文献   
63.
李旭东  陈姣 《特区经济》2009,(12):169-171
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只有把握了旅游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才能开发出更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把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的新型旅游产品,要想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对其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询问采访的方式对重庆红岩沿线的旅游市场进行了调查,在对144份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旅游者行为特征和旅游市场消费特征以及游客对重庆红色旅游产品的反馈意见,剖析了重庆红色旅游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笔者希望本项研究能丰富重庆红色旅游理论,有助于重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4.
王杰  李天泉 《价值工程》2010,29(22):46-46
"中药现代化"是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战略目标。目前重庆市中药产业面临很好的发展机会,但也存在着众多问题。笔者对重庆市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就相应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5.
城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有机耦合是提高城市用地效益,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城市整体功能提升的前提和保障。文章利用比例变化指数和Granger因果法对重庆市城市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耦合关系的实证研究显示:重庆市城市产业结构变化滞后于城市用地结构变化,城市用地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差距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重庆市城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有机耦合在经历了非同步变化后逐渐步入同步变化的轨迹;短期内,城市用地结构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随之,产业结构又反作用于城市用地结构;城市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同步变化轨迹还没有出现,这说明城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互为因果的关系应在长期的调整、协调中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6.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促进重庆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了重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重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7.
农民工向市民转型的政策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工业化发展到中期阶段的客观要求。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调研证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它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视野下进行系列化的制度创新才能成功。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争取成功,也要宽容失误;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既要争取新制度的完善,也要给中间制度的创新预留更多的空间。  相似文献   
68.
重庆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四十年来,重庆的改革开放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是全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全国的共性,又有其区域特殊性。党的十九大后,重庆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代。重庆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实现内陆开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目标。在未来,重庆应积极建设国家级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先进制造业的国家战略基地建设,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69.
“村企互动”作为一种创新发展模式,对加快重庆新农村建设、促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重庆的村企互动实践形成了“双溪村”、“美丽乡村”、“经济能人治村”、“企业+基地+农村”、“村企对接”、“村企联建”等模式,这些模式投资主体多元化、合作形式多样化,主要依靠特色产业和经济能人带动,同时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村企互动”模式的纵深推进,有赖于综合利用和开发农村资源,有赖于畅通村企之间的共生界面,有赖于营造村企互动的正向共生环境以及互动双方的合作能力的提高和利益协调机制的健全。  相似文献   
70.
为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中国提出统筹城乡这一新的发展思路。文章以重庆为例,通过对国内研究现状和研究指标的分析,运用定量化的手段,尝试建立重庆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监测体系。文章系统总结了重庆直辖以来统筹城乡发展的特点,并以重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对2003—2007年重庆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全方位的横向与纵向比较,比较重庆城乡经济发展可能产生和存在的差异、原因、问题和特点,并加以对照分析和研究,进而揭示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及其重庆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落实程度及其发展特点,以此作为确立和制订重庆城乡经济发展对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